【題目】讀某地等高線(單位:米)地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山地最高峰的海拔是
A. 800米 B. 750米 C. 800—900米 D. 900—950米
【2】圖中容易發(fā)育成河流的地方是
A. a B. b C. c D. d
【3】圖中兩條虛線相交點的地形是
A. 山峰 B. 山谷
C. 鞍部 D. 陡崖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讀圖可以看出,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線。
(2)讀材料二圖,我國四個直轄市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_________市;山東省和山西省相比,人口較稠密的是__________省。據(jù)圖寫出藏族人口集中分布的省級行政區(qū)的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
(3)材料二體現(xiàn)了我國人口東西分布的巨大差異,說明了( )
A.東部應(yīng)向西部大量遷移人口
B.西部計劃生育落實得力
C.西部向東部遷移人口數(shù)量巨大
D.西部自然、社會經(jīng)濟條件較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口撫養(yǎng)比是非勞動年齡(0—14歲和65歲以上)人口數(shù)與勞動年齡(15—64歲)人口數(shù)的比值。又可分為少兒人口撫養(yǎng)比(0—14歲人口與15—64歲人口的比值)和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65歲以上人口與15—64歲人口的比值)。圖6為世界部分國家人口年齡構(gòu)成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
【1】據(jù)圖6可知,2010年
A. 中國少兒撫養(yǎng)比較印度高 B. 日本老年撫養(yǎng)比較中國低
C. 德國勞動力較中國充足 D. 美國人口撫養(yǎng)比較中國高
【2】預(yù)計到2050年中國人口撫養(yǎng)比將超過60%,其所帶來的直接影響有
A. 養(yǎng)老壓力增大 B. 住房更加緊張
C. 勞動力較充足 D. 醫(yī)療投入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A、D分別代表
A. 北溫帶、熱帶 B. 北寒帶、南溫帶
C. 北寒帶、南寒帶 D. 北溫帶、南寒帶
【2】五帶中,四季比較明顯的是
① 北溫帶 ② 南溫帶 ③ 北寒帶 ④ 南寒帶 ⑤ 熱帶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① ② D. ③ ⑤
【3】五帶中,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的是
①北溫帶 ②南溫帶 ③北寒帶 ④南寒帶 ⑤熱帶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③⑤
【4】蚌埠市西10千米處的涂山,在地圖上的高度是338米,這個高度是指
A. 高度 B. 相對高度 C. 海拔高度 D. 一般高度
【5】下面四張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中,表示內(nèi)容最詳細(xì)的是
A. 蚌埠市地圖 B. 中國政區(qū)圖 C. 世界政區(qū)圖 D. 安徽省地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A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圖中小河E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3)山峰A在山峰F的________方向。
(4)為了方便楊莊和柳莊之間的交通聯(lián)系,某同學(xué)設(shè)計了一條公路(如圖中虛線所示),請你指出他的設(shè)計錯誤,并說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E處爬到山峰A容易,還是從D處爬到山峰A容易,并說出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東部沿海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甲村的經(jīng)緯度____________。從五帶上看,丙村位于_____________帶,甲村每年有____________次正午太陽直射現(xiàn)象。
(2)圖中煤礦和溫泉的相對高度約______米。
(3)甲乙兩村的圖上直線距離是4厘米,實地距離是____________千米。甲村位于乙村的_________方向。
(4)甲、乙、丙三村位于陡崖附近的是_________,海拔最低的是___________。
(5)圖中最高海拔不超過___ _米。
(6)流過乙村附近后,小河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