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局部地區(qū)圖”,完成下列問題。
(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本區(qū)礦產資源的優(yōu)勢是。
(2)2012年5月4日A處的三峽地下電站27號機組首次啟動成功,此舉標志著三峽工程最后一臺機組投產發(fā)電進入倒計時階段。我國選擇在A處建水利樞紐的主要原因是。
(3)圖中B工業(yè)基地的特點是 , 該工業(yè)基地發(fā)展工業(yè)的不利條件是 , 為了緩解此問題,并減輕大氣污染,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國家實施的能源調配工程有。
(4)圖中C省經濟發(fā)展迅速,工農業(yè)生產主要分布在 , 這種分布的形成,可能受到了哪些條件的影響(至少兩點)。
【答案】
(1)有色金屬豐富
(2)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3)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缺乏礦產及能源資源;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
(4)西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等。
【解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本區(qū)礦產資源的優(yōu)勢是有色金屬豐富;(2)我國選擇在A處建三峽水利樞紐的主要原因是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3)圖中B工業(yè)基地是滬寧杭工業(yè)基地,該工業(yè)基地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該工業(yè)基地發(fā)展工業(yè)的不利條件是缺乏礦產及能源資源,為了緩解此問題,并減輕大氣污染,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國家實施的能源調配工程有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4)圖中C省經濟發(fā)展迅速,工農業(yè)生產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這種分布的形成,其影響的條件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等。
所以答案是:(1)有色金屬豐富;(2)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3)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缺乏礦產及能源資源;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4)西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等。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05年12月18日,中國某科學考察隊乘做“雪龍”號破冰船到達了一個被三大洋包圍的大洲,此時該大洲有極晝現象,這個大洲是( )
A.南極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可作攀巖地形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A. 400米 B. 800米 C. 600米 D. 300米
【3】量得乙、丙兩地圖上距離3厘米,它們的實地距離是
A. 2000米 B. 4000米 C. 6000米 D. 80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陸地大部分位于熱帶
B.我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的腹地
C.我國西部瀕臨太平洋
D.我國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海陸面積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陸半球的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B.北半球的離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C.南半球的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D.在任一半球上,海洋面積都大于陸地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山東省泰安市2015年中考地理試題)我國為了加強對大氣進行環(huán)境監(jiān)測,每天發(fā)布空氣質量日報,其主要評價指標是( )
A.空氣污染指數 B.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空氣含氧量 D.空氣的能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四地氣溫降水柱狀圖回答相關問題:
(1)在A,B,C,D四地中,氣溫年變化最小的是。
(2)四地中可能是北京的是其氣候特征是 , 。
(3)A地氣候形成的植被景觀是該植被在(國家)分布最廣。
(4)B地最熱月是在月,說明B地處于半球。這種氣候類型主要分布于南北緯之間的大陸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七年級(10)班某同學在課外時間畫了一組氣溫和降水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圖所示地區(qū)的氣候特點是全年氣溫______(填“高”或“低”),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洲的東南部、南部。
(2)B圖夏季氣溫____,降水_____,冬季反之,這種氣候是地中海氣候。
(3)C圖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此種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降水________(填“差別大”或“均勻”),此種氣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洲西部。
D圖具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在______洲的東部分布最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