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南方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到學校附近進行野外考察活動,下圖為考察地區(qū)等高線示意圖(單位:米)。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中A、B兩處的地形部位名稱分別為_______、_______。
(2)甲村在乙村的_______方向;圖中①②③三個觀察點中,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是觀察點_______。量得乙村到觀察點①的圖上直線距離是2.6厘米,則兩地間的實地直線距離是_______千米。
(3)該地形圖的等高距為_______米,①③兩點的相對高度在_______米范圍內(nèi)。
(4)在乙村,同學們測得氣溫為20℃,則此時甲村的氣溫約是_______℃。(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5)同學們發(fā)現(xiàn)乙村周圍資源豐富,但經(jīng)濟較落后。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他們提出了許多建議,如建議該村發(fā)展_______業(yè),其理由是_______?
(6)地形部位A頂部的海拔為_______~_______米。
【答案】陡崖 山谷 西北 ② 1.3 100 400-500 23 旅游 乙村附近有溫泉等旅游資源或者采礦,乙村附近有煤炭資源;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先行官”;果樹種植,乙村地處丘陵區(qū),適宜果樹種植業(yè)。(任答一種即可) 600 700
【解析】
等高線地形圖是表示某個區(qū)域地地形地勢狀況,在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距相同,包括了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和鞍部五種地形,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則表示坡度越緩。
(1)由圖可知,圖中A是由多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陡崖;B處是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的山谷。
(2)根據(jù)圖中指向標可知,甲村是位于乙村的西北,圖中①②③三個觀察點中,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是觀察點是海拔最高的②,①和③看不到甲村;由圖中比例尺是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500米可知,若量得乙村到觀察點①的圖上直線距離是2.6厘米,那么實際兩地點的距離是1.3千米。
(3)圖中每兩條等高線之間的相對高度是100米,代表等高距是100米;①處海拔是800米,③處在300-400米之間,所以兩地的相對高度是在400-500米之間。
(4)根據(jù)氣溫隨海域升高的變化規(guī)律可知,如果乙村(海拔是600米)氣溫是20℃,那么甲村(海拔小于100米)氣溫約為23℃。
(5)為了改變乙村的落后面貌,可以在當?shù)匕l(fā)展旅游業(yè),因為當?shù)馗浇袦厝嚷糜钨Y源,既可以增加收入、安排就業(yè),對環(huán)境污染也小。
(6)地形部位A頂部的海拔為600~700米。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 ”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有150多個國家、9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應(yīng)邀參會。
A.一帶一路B.生態(tài)文明
C.經(jīng)濟信息化D.數(shù)字中國建設(sh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數(shù)碼與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鄰國:A ,B ;隔海相望的國家:D ;內(nèi)海:① ,③ ;
海峽:② ;海域:⑤ ,⑥ 。
(2)從南北半球看我國位于 半球,從東西半球看我國位于 半球。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于 大陸的東部, 洋的西岸。
(3)下列關(guān)于我國疆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我國南北跨緯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溫帶和寒帶
B.我國最北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
C.我國最南端在海南島
D.我國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
(4)每年七、八月舉行那達慕大會的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 (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俄羅斯說法正確的是( )
A. 圣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一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B. 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yè)發(fā)達、輕工業(yè)發(fā)展相對滯后
C. 地形復雜多樣,西部以高原山地為主,東部以平原為主
D. 橫跨亞歐大陸的北部,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屬于亞洲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非洲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氣候復雜,類型多樣
B. 氣候類型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C. 分布最廣的是熱帶雨林氣候
D. 各地終年高溫,降水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