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在第三幅圖上添加輔助線0°經線和0°緯線,在第四幅圖上添加輔助線180°經線和0°緯線,再根據(jù)赤道以北為北緯,向北度數(shù)變大,赤道以南為南緯,向南度數(shù)變小,0°經線以東為東經,向東度數(shù)變大,以西為西經,向西度數(shù)變小,180°經線以東為西經,以西為東經,判定四點的經緯度為:A(105°E,20°S)、B(20°W,20°N)、C(0°,0°)、D(175°E,45°N);(2)從南北半球上看:B、D兩點屬于北緯,故位于北半球,A點屬于南緯,位于南半球,從東西半球上看:A、C的經度分別為105°E、0°位于東半球,D點的經度為175°E位于西半球;(3)A、B、C三點的緯度數(shù)小于23.5°屬于熱帶、低緯度,D的緯度數(shù)為45°N屬于北溫帶;(4)據(jù)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判定B在C的西北方向,A在D的 西南方向;(5)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線上,B、D兩點位于北半球晝長夜短,A位于南半球晝短夜長,C位于赤道上,晝夜平分.
故答案為:
(1)A(105°E,20°S);B(20°W,20°N);C(0°,0°);D(175°E,45°N);
(2)BD;A;D;AC;
(3)低緯度熱帶; 低緯度熱帶; 低緯度熱帶;中緯度北溫帶;
(4)西北;西南;
(5)北回歸線;BD; A; C.
分析:根據(jù)經緯網(wǎng)確定點的位置,首先要通過經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確定東西經、南北緯,然后再確定經過該點的經線和緯線的度數(shù);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西經20°和東經160°組成的經線圈為界,東半球的經度范圍為20°W→0°→160°E,西半球的經度范圍為160°E←180°←20°W;低緯度的范圍為0°-30°,中緯度的范圍為30°-60°,高緯度的發(fā)范圍為60°-90°;根據(jù)地球表面同一時間不同緯度地區(qū)獲得的太陽熱量不同,劃分為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五個溫度帶,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之間,北溫帶的緯度范圍為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為66.5°N-90°N;在有經緯網(wǎng)的地圖上判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表現(xiàn)為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赤道上晝夜等長.
點評:解答該題時,關鍵是找出主導因素,如確定東西半球看經度,確定所屬緯度、南北半球及溫度帶看緯度,判定兩點的方向,可以把圖合在一幅圖中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