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印度是世界第 人口大國.

【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印度的人口為12.1億(2011年),是世界上僅次于中國第二人口大國.2001年人口普查表明,72.22%的人生活在超過55萬個村莊中,其余生活在2000多個城鎮(zhèn)和城市中.印度的主要族群包括了印度﹣雅利安人72%,達羅毗荼人25%,蒙古人種和其他3% (2000年).2006年估計人口有11億1950萬人,1名女性一生所生育孩子的合計特殊出生率是2.85%,預計2050年人口將達到15億9270萬人,將超過中國的13億2364萬人口.2011年3月31日,白人占80%左右.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左圖是“我國局部地區(qū)圖”,右圖是“某地作物種植景觀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左圖中穿過秦嶺的年等降水量線是

A. 50mm線 B. 200mm線 C. 400mm線 D. 800mm線

2右圖所展現(xiàn)的耕作場景,可能是左圖中的

A. ①地區(qū) B. ②地區(qū) C. ③地區(qū) D. ④地區(qū)

3左圖中②地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qū)是

A. 中溫帶、干旱區(qū) B. 暖溫帶、半濕潤區(qū)

C. 亞熱帶、濕潤區(qū) D. 暖溫帶、半干旱區(qū)

4左圖中③地農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 一年一熟 B. 兩年三熟 C. 一年兩熟 D. 一年三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日本的石油資源主要來源于( )
A.自己生產
B.美洲地區(qū)
C.中東地區(qū)
D.俄羅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工業(yè)基礎雄厚、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大地區(qū)和最大的外貿出口基地。如圖為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簡圖。

(1)長江三角洲地區(qū)主要包括上海市、        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qū)。這里地勢低平、氣候         、河網(wǎng)密布,自古以來就有“    ”的美譽。

(2)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公路、鐵路和航空運輸構成立體交通網(wǎng)絡,2011年建成通車的鐵路L——     高速鐵路極大地提高了運輸效率。

(3)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是我國最具實力的綜合性工業(yè)區(qū)域,其發(fā)展工業(yè)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日本火山地震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日本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B.日本處于兩大海洋板塊的交界處,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C.日本有大量的活火山
D.由于火山活動頻繁,所以日本地熱資源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黃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中的( )。
A.西北地區(qū)
B.北方地區(qū)
C.青藏地區(qū)
D.南方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俄羅斯是自然資源 、 工業(yè)發(fā)達的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西藏人民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雪域文明。讀“西藏相關地理事物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西藏自治區(qū)的降水空間分布規(guī)律是(  )

A. 自東南向西北遞減

B. 自西北向東南遞減

C. 自北向南遞減

D. 自西向東遞減

2圖中農作物最可能是(  )

A. 甘蔗 B. 玉米 C. 青稞 D. 大豆

3根據(jù)圖中信息,對西藏人口分布的推斷,正確的是(  )

A. 東南多,西北少 B. 西北多,東南少

C. 西南多,東北少 D. 東北多,西南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人口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A、B、_____、_____ (填字母),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qū)。分析它們的共同特點:①緯度位置方面:它們都處于_____緯度地區(qū),氣候溫和;②海陸位置方面:多為_____地帶,降水較多;③地形方面:以_____為主。

(2)其余字母代表的地區(qū)則人口稀少,其中G處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

(3)E處以南的地區(qū)是黑色人種的主要分布區(qū),此地區(qū)是_____。

A.氣溫較高的低緯度地區(qū) B.氣候溫和的溫帶地區(qū)

C.嚴寒的高緯度地區(qū) D.氣候寒冷的高山、高原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