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跨經(jīng)度最廣的省級行政單位是
A. 廣東 B. 海南 C. 新疆 D. 內(nèi)蒙古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亞洲范圍圖”,回答問題。
(1)亞洲以________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_______海峽與A_____洲為界。
(2)亞洲以________運河與B_____洲為界。
(3)亞洲在東北方向以________海峽與D________洲為界。
(4)填寫亞洲周圍海洋的名稱E__________,F(xiàn)___________,G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 年 2 月 7 日,我國第 5 個南極考察站——羅斯海新站在難言島選址奠基。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有關南極科考站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科考站所在地區(qū)淡水資源匱乏
B. 我國南極地區(qū)的科考站均位于東半球
C. 昆侖站位于南極點的正北方向,難言島位于昆侖站的東北方向
D. 泰山站的房屋設計(如圖所示),主要目的是防紫外線輻射
【2】關于 A 海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B. 是直布羅陀海峽
C. 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D. 是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代號所代表的大洲:① ; ② ;③ ;④ 。
(2)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名稱:A ;B ;C______ _;D 。
(3)從圖中可知,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 洲、 洲和南極洲。
(4)赤道穿過大陸的大洲有 、 。
(5)①、③兩洲的分界線是 ;連接A洋、B洋的運河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歐洲西部雖然較長的河流不多,但河流之間有運河相同,形成了便利的內(nèi)河航運網(wǎng),且河流流速平穩(wěn),流量季節(jié)變化小,可終年通航,因此歐洲西部內(nèi)河航運發(fā)達。
(1)請你說出3個位于歐洲西部的國家__________。
(2)西歐人飲食以牛羊肉和乳產(chǎn)品為主要食物,餐桌上常見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歐洲人的這種飲食結(jié)構,與這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__________業(yè)發(fā)達密切相關。請簡要說明這種產(chǎn)業(yè)發(fā)達的自然原因。
(3)據(jù)歐洲西部阿姆斯特丹氣溫年變化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判斷,該氣候類型為__________氣候,請分析該氣候?qū)恿骱竭\的有利影響有哪些?
(4)下面景觀圖中,屬于法國典型人文景觀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亞洲局部圖,回答問題。
(1)“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jīng)過的A 海域是我國的 海;B 海峽是東南亞著名的 海峽,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 洋。
(2)東南亞是“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包括 半島和 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上山脈與河流的分布特點是 ,大城市主要沿 分布。
(3)孟買一年分旱、雨兩季, 當盛行圖中所示風向時為 (季節(jié)),此時氣候特點是 。在該氣候影響下,孟買附近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 年 2 月 7 日,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正式選址奠基,科考站的選址區(qū)域定于難言島(74°55′S,163°46′E)。下圖為南極地區(qū)等高線及我國南極科考站分布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南極大陸大部分地方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平均厚度 2 000 多米,素有“_________”之稱;這里年平均風速為 17~18 米/秒,最大風速可達 100 米/秒,也被稱為地球上的“_________”;南極地區(qū)還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是因為該地區(qū)降水量_________。
(2)第五個科考站位于甲、乙處中的_________處,它在南極點的_________方向。
(3)南極科考站建站時間一般選在 2 月,因為 2 月是南極的_________季,白晝時間_________?瓶缄爢T在這里可以看到南極地區(qū)的代表性動物:_________。
(4)推測五個科考站中,氣溫最低的是_________站,推測依據(jù)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