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根據(jù)中文提示完成句子
【1】他早起為了趕早班公交。
He got up early ___________ he could catch up the early bus.
【2】我想要幫助無家可歸的人們。
_______________ help homeless people.
【3】我的問題是不能跟家人和睦相處。
My problem is that I ca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y family.
【4】他們應(yīng)該把時間花在學(xué)業(yè)上,以取得好成績。
They should _______________ schoolwork in order to get good grades.
【5】孩子們幫助父母做家務(wù)是很重要的。
______________ help their parents with the housework.
【答案】
【1】so that
【2】I’d like to
【3】get on well with
【4】spend (their) time on
【5】It’s very important for children to
【解析】
【1】分析句子。推測出他起床很早以便他能趕上早班車。后面是一個句子,且表示目的。此句是用so that(以便,為了)。引導(dǎo)目的狀語從句。故填so that。
【2】本題主要考查“想要做某事”:would like to do sth.的用法。主語為I,可以縮寫為I’d like to。故填I’d like to。
【3】本題考查“相處好”:get along with/get on with的用法。因can’t是情態(tài)動詞,后接詞原形,故填get along with/get on with。
【4】本題主要考查“把時間花在……”。本句的主語為人,表示“花費”時用“spend”sb. spend time on sth.(某人在……上花費時間)。should為情態(tài)動詞,故用動詞原形。故填spend (their) time on。
【5】本題主要考查“It’s +adj.+for sb. to do sth.”it 作形式主語。真正的主語是動詞不定式。故填It’s very important for children to。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二十四節(jié)氣是大自然的節(jié)奏,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生活生產(chǎn)的節(jié)奏。芒種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9個節(jié)氣在夏至前半個月左右。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根據(jù)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1】芒種的時間在每年的
A.3月21日左右B.6月6日左右
C.9月23日左右D.12月22日左右
【2】芒種節(jié)氣時段,在家鄉(xiāng)遷安最有可能看到的農(nóng)事活動是
A.小麥播種B.小麥?zhǔn)崭?/span>C.水稻插秧D.水稻收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情景交際
【1】媽媽說有人飼養(yǎng)像蛇一樣危險的寵物,她這么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朋友問你不喜歡什么寵物,可以這樣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師說她很介意有人在班上抽煙,她可以這么表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妹妹問我這幅畫看起來像什么,可以這么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題:人口的分布
探究資料: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環(huán)境、經(jīng)濟條件和歷史條件。 自然環(huán)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主要通過緯度、地勢地形和氣候反映出來。 緯度過高或過低對人類生活都不相宜,高緯度地帶的限制尤為嚴酷。地勢高、起伏大也妨礙人類居住。干燥氣候和濕熱氣候都有礙于人口分布。
(1)根據(jù)材料分析,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_________、經(jīng)濟條件和歷史條件。
(2)從緯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_______)
A. 低緯度地區(qū) B. 中緯度地區(qū)
C. 中、低緯度地區(qū) D. 高緯度地區(qū)
(3)從海陸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_______地區(qū),人口稀疏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_____地區(qū)(填沿;騼(nèi)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2019年2月12日,美國航天局衛(wèi)星數(shù)據(jù)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分析顯示,中國的貢獻中42%來自植樹造林,32%來自集約農(nóng)業(yè)。
閱讀資料,回答下面小題。
【1】近年我國提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植樹造林的重點地區(qū)主要集中在
A. 華南、華東地區(qū)B. 西北、東南地區(qū)
C. 西北、華北地區(qū)D. 東北、西南地區(qū)
【2】長江三角洲是我國集約農(nóng)業(yè)分布地區(qū)之一,這里適合種植的農(nóng)產(chǎn)品包括:
①大豆 ②水稻 ③菠蘿 ④油菜 ⑤柑橘
A. ①③⑤B. ②④⑤C. ③④⑤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世界人口增長數(shù)據(jù)表:
年份 | 1853年 | 1930年 | 1960年 | 1975年 | 1987年 | 1999年 | 2011年 |
人口總數(shù) | 10億 | 20億 | 30億 | 40億 | 50億 | 60億 | 70億 |
材料二:婦產(chǎn)醫(yī)院里就缺嬰兒
德國首都柏林一家婦產(chǎn)醫(yī)院擁有先進的設(shè)備、技術(shù)精湛的醫(yī)護人員及超過1000張的病床。然而,每天只有幾個嬰兒在這里出生。
據(jù)德國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自1975年以來出生率基本低于死亡率。據(jù)推測,到2050年,人口得從現(xiàn)在的8200萬下降到7080萬,一半以上的人口將超過50歲,三分之一的人口將超過60歲,在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工作壓力使許多德國年輕人不愿建立家庭,很多已婚夫婦也不想要孩子。
德國是最早創(chuàng)建養(yǎng)老保險體制的國家。按照一般規(guī)律,最合理和有效的比例應(yīng)該是每3個在職員工養(yǎng)活一個退休人員?稍龠^20年,德國每100個在職員工就須養(yǎng)活78個退休者。
(1)根據(jù)材料一,自1975年以來人口增加10億大約需要________年,這說明了世界人口增長速度________。
(2)根據(jù)材料二,你能說出德國為什么會出現(xiàn)婦產(chǎn)醫(yī)院里缺嬰兒的現(xiàn)象嗎?________。
(3)德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這種變化趨勢,會給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哪些問題?________。
(4)1990年聯(lián)合國決定將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以喚起人們對人口問題的關(guān)注。請你設(shè)計2014年“世界人口日”的宣傳主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五一假期游覽日本;卮鹣旅嫘☆}。
【1】小明去日本旅游回來,下面描述哪一句是假的
A.享受美味生魚片B.游富士山、泡溫泉
C.到熱帶雨林探險D.觀賞日本櫻花
【2】日本人20歲時,要舉行“成人節(jié)”儀式,這時他們會穿上心愛的
A.和服B.西裝C.唐裝D.牛仔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地區(qū)人口出生率為3.4%,而死亡率為1.2%,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為3.2%B.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為2.2%
C.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為-2.2%oD.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我國湖北省武漢市舉行。來自世界各大洲109個國家的9300余名軍體健兒在江城武漢同場競技、增進友誼。中國軍人豪奪133枚金牌,高居榜首。
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玲玲想了解江城武漢在我國的位置,最好查找
A.中國地形圖B.中國氣候圖C.中國政區(qū)圖D.中國植被圖
【2】沒有代表隊參加比賽的大洲是
A.南極洲B.南美洲C.北美洲D.非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