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關于赤道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B.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C.東經和西經的分界線
D.南北方向的分界線

【答案】B
【解析】地球儀上的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四個選項中只有B符合題意.
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北半球氣候類型分布圖”,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北半球中,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___________ 部和________部 。

(2)亞歐大陸西岸溫帶地區(qū)的氣候類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氣候類型:③ 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4)由①到②年降水量呈現(xiàn)遞減的趨勢,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4年11月8日、9日第六屆全國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在北京(40°N,116°E)舉辦,據(jù)此資料結合如圖。

回答下面小題.

1地理奧賽期間,地球運行在圖中的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2地理奧賽期間,北京的晝夜狀況是

A. 晝長夜短 B. 晝短夜長 C. 晝夜等長 D. 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對全球氣候影響較大,全世界都希望巴西重點保護的自然環(huán)境要素是( 。
A.野生動物
B.熱帶草原
C.熱帶雨林
D.亞馬孫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是下列中的

A維吾爾族

B.壯族

C.蒙古族

D.藏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美國沿40°N的地形剖面圖”,完成下面小題。

1從圖中可看出美國(  )

A. 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

B. 地形分東、中、西三大地形區(qū)

C. 水汽主要來自遼闊的太平洋

D. 西臨大西洋、東臨太平洋

2關于美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山脈直逼西海岸,西海岸無大的城市分布

B. 西部高大山脈由板塊相撞形成

C. 密西西比河為工農業(yè)提供水源和航運條件

D. 中部平原縱貫大陸南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泰州某住宅小區(qū)興建時,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保證北樓底樓四季都有較好的采光條件,其南北樓間距的確定,應考慮南樓________日正午影子的長度( 。
A.春分日
B.冬至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觀點不符合板塊學說的是( 。
A.地球表層是由板塊拼合而成
B.六大板塊在不斷運動著
C.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穩(wěn)定
D.火山、地震多集中在板塊交界地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春節(jié)期間,家住哈爾濱的張小明收到了來自廣州的好友張林的邀請,請他一起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假期活動,張林知道小明是一名地理愛好者,在信中有意地“考考”小明,告訴他,參加假期活動的城市在一年中有兩次立竿無影的現(xiàn)象。

小明接受了邀請,并參加了假期活動,并與張林、馬旭、小強、小凱、小偉等五名同學分在了一個小組。

材料二:下圖為我國行政區(qū)劃簡圖,圖中字母表示張小明、張林、馬旭、小凱、小緯居住的城市。

(1)在信封上的收件人地址中,表示范圍最小的行政區(qū)是________

(2)張林邀請張小明參加假期活動的地方位于圖中的________地。(填字母)

(3)張小明接受了邀請后,做好了初步的準備,下面給張小明準備的物品,必要的是________,不必要的是________。

①御寒的衣服 ②旅游鞋 ③學習用品

(4)在一次小組活動中,馬旭說:“張小明的家鄉(xiāng)太陽升起的時候,我的家鄉(xiāng)正是滿天星斗”。馬旭的說法可信嗎?________。如果可信,他的家鄉(xiāng)應該位于圖中________地。(填字母)

(5)劉凱說:“我的家鄉(xiāng)舉辦了第十一屆全運會”,劉凱的家鄉(xiāng)位于圖中的________地(填字母),其省級行政中心是________。(其城市名稱)

(6)小緯說:“我的家鄉(xiāng)輪廓像一個四邊形”,小緯所在省級行政區(qū)的簡稱是________,其行政中心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