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家住上海的小華同學設計了暑期四條游覽線路。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

(1)四條游覽線路中,穿過我國不同干濕地區(qū)數(shù)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按④路線游覽,下列景象可能在途中看到的是( )
A.銀裝素裹的大地
B.茫茫的沙漠
C.金燦燦的稻田
D.蜿蜒的長城

【答案】
(1)B
(2)C
【解析】(1)據(jù)圖可知:以上四條路線中,①從上海弄到到東北的哈爾濱,上海所處的是濕潤區(qū),東北地區(qū)所處的是半濕潤區(qū);②分別經(jīng)過濕潤區(qū),半濕潤區(qū)、再到半干旱區(qū)最后到干旱區(qū),四個干濕區(qū)都經(jīng)過了;③經(jīng)過濕潤區(qū)、半濕潤區(qū)最后到半干旱區(qū);④是從廣州到上海,其路線上只經(jīng)過了一個濕潤區(qū)。
(2)據(jù)上題分析可知:④路線經(jīng)過的只有南方地區(qū)的濕潤區(qū),南方地區(qū)氣溫高,見不到銀裝素裹,同時南方地區(qū)是濕潤區(qū),沒有茫茫的沙漠,長城只有到北方地區(qū)和西北地區(qū)才能看到。
所以答案是:(1)B;(2)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黃州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開展了一次家鄉(xiāng)地理考察,并繪制了等高線地形圖。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

(1)從他們繪制的地形圖中可以看出( )
A.地勢大致西高東低
B.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
C.甲,乙兩村均位于盆地
D.乙村的海拔在500米~600米之間
(2)考察小組選擇了①②③④四個觀測點,其中記錄錯誤的是( )
A.在①處看到了成片的柑橘園
B.站在②處看到了甲乙兩村
C.在③處看到懸崖和北流的河水
D.到④處考察了河流上游的植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四個點中,同時位于西半球、北半球和中緯度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是( )

A. 藏族 B. 壯族 C. 蒙古族 D. 維吾爾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大洲大洋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表示(東西)半球;乙圖表示(東西)半球.
(2)填寫海洋名稱:③;④
(3)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線為:。B大洲北部主要氣候類型為
(4)G,H分別在D大洲的東西兩岸。G地降水比H地(多、少)。
(5)當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時,F(xiàn)點氣溫比同緯度海洋(高、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圖”,回答下題.

(1)請?zhí)畛鰣D中各字母或數(shù)字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的名稱:

①代表的大洲是______;②代表的大洲是______;⑤代表的大洲是______;⑥代表的大洲是______;⑦代表的大洲是______;A代表的大洋是______;C代表的大洋是______.

(2)①④兩個大洲的分界線是(填名稱______;④⑤兩個大洲的分界線是(填名稱)______.

(3)四大洋中面積最大、最深、島嶼最多的大洋是(填名稱)____,形狀略呈“S”形的大洋是(填名稱)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李明同學想利用十一假期時間盡可能多的領略我國民族風情,請你替他選擇地點吧

A.云南省 B.貴州省 C.吉林省 D.四川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2016年5月8日,“長征七號”火箭搭乘“遠望21”航天運輸船,從天津出發(fā),5月14日,順利抵達海南文昌,將于6月下旬首飛.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是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的首次發(fā)射任務,與酒泉、太原、西昌航天發(fā)射場相比,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具有緯度低,發(fā)射效率高、射向寬,羅區(qū)安全性好、海運便捷等優(yōu)勢.

(1)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從天津運至海南文昌,途徑的海域是① !S海→東! 海峽→南海.

(2)海南省的簡稱是 ;若北京一航天專家接到通知,要求第二天趕到文昌指導火箭發(fā)射的前期工作,他應選擇 運輸方式.

(3)根據(jù)材料簡述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的優(yōu)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工農業(yè)生產(chǎn)的迅速發(fā)展,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并帶來一系列后果,下列現(xiàn)象與其無關的是( 。
A.部分沿海城市會被淹沒
B.極地冰川消融
C.引起海平面上升
D.容易引發(fā)地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