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某地地形圖,完成下列各題。

(1)D處的地形部位是______F處的地形部位是______

(2)E點的海拔為______E點與C點的相對高度是______

(3)張莊位于李莊的______方向, 假設在圖上測得兩個村居直線距離為2.3厘米,實際相距______公里。

(4)張莊和李莊更容易受到泥石流影響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5)根據(jù)因地制宜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甲區(qū)域最適宜____

A.修建房屋 B植樹 C水產養(yǎng)殖 D種植小麥

(6)下列地形剖面圖,最能反映沿AB線地表起伏狀況的是______

A. B.

C. D.

(7)未來兩村落地域規(guī)模有可能變大的是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山峰 陡崖 300米 200米 西北 6.9 張莊 地處山谷的下方 B A 李莊 地勢平坦,近河流水源

【解析】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出凸為山谷;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較平緩,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較陡。

(1)讀圖可知,D位于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F位于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

(2)讀圖可知, E點的海拔是300米,C點的海拔是100米,所以兩地的相對高度是200米。

(3)根據(jù)圖中指向標判斷,張莊位于李莊的西北方向。根據(jù)圖中比例尺1:30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3千米,計算可知, 假設在圖上測得兩個村居直線距離為2.3厘米,實際相距6.9公里。

(4)觀察可知,張莊和李莊更容易受到泥石流影響的是張莊,原因是地處山谷的下方。

(5)讀圖可知,甲區(qū)域的位于山脊部位,等高線較為密集,地勢較為陡峻,所以根據(jù)因地制宜的原則,適合發(fā)展林業(yè)。故選B。

(6)讀圖可知,A處的海拔在400-500米,B處的海拔在200-300米,AB的中間處是山谷。由此可判斷A圖最能反映沿AB線地表起伏狀況。

(7)觀察可知,未來兩村落地域規(guī)模有可能變大的是李莊,你的理由是李莊與張莊相比,地勢平坦,近河流水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世界人口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世界上人口稠密區(qū)的共同特點是

A.均位于內陸地區(qū)

B.均位于中高緯度地區(qū)

C.均位于古代文明發(fā)祥地

D.均位于地勢較平坦地區(qū)

2世界人口密集區(qū)中,以黃種人為主的是

A.①地區(qū)B.②地區(qū)

C.③地區(qū)D.④地區(qū)

3⑥處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空氣稀薄B.氣候干熱

C.氣候寒冷D.環(huán)境濕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假若你要去東南亞國家旅游,既要領略熱帶雨林氣候又要領略熱帶季風氣候,你要去的國家是( )

A. 菲律賓 B. 馬來西亞 C. 印尼 D. 緬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東南亞的華人、華僑眾多,他們的祖籍大多是哪兩個省的居民( )

A. 廣東、福建B. 湖南、湖北C. 山東、山西D. 河南、河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日本將一些工業(yè)移往東南亞的原因是( )

A. 幫助東南亞國家發(fā)展經濟

B. 日本國內缺乏科技人員

C. 日本資金短缺

D. 靠近東南亞的原料產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歐洲西部的地理特征的描述,錯誤的是( )

A. 歐洲西部西臨太平洋,南臨地中海

B. 歐洲西部氣候溫和濕潤,適合多汁牧草生長,乳肉畜牧業(yè)發(fā)達

C. 歐洲西部大多數(shù)國家屬于發(fā)達國家

D. 在挪威北部也可以欣賞到極晝極夜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歐洲西部國家眾多,絕大部分屬于( )

A. 發(fā)展中國家B. 經濟欠發(fā)達國家

C. 發(fā)達國家D. 工業(yè)比較落后的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亞洲冬季風的主要特點( )

A. 溫暖B. 寒冷C. 炎熱D. 高溫多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球上最炎熱的大陸是

A. 亞歐大陸 B. 南美大陸 C. 非洲大陸 D. 澳大利亞大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