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黃河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向東注入①______海。

(2)黃河______游河段水能資源豐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圖中所示的②是被稱為“塞上江南”的_______平原。

(3)讀圖分析,從河口到孟津(現(xiàn)在的桃花峪),含沙量_______(增加或減少),原因是該河段流經(jīng)水土流失嚴(yán)重的_____高原。治理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渤海 水位落差大 寧夏 增加 黃土 中游治沙,保持水土

【解析】

根據(jù)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jīng)青海、四川等9省區(qū),注入渤海,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進(jìn)行分析解答。

1)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自西向東流注入渤海。

2)黃河上游河段水能資源豐富,建成了多座水電站,是因?yàn)榱鹘?jīng)地勢的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圖中②為寧夏平原,由于黃河的灌溉,沃野千里,有“塞上江南”的美譽(yù)。

3)由左圖可看出,從河口到孟津,含沙量增加,原因是該河段流經(jīng)水土流失嚴(yán)重的黃土高原,黃河水?dāng)y帶大量的泥沙淤積下來,含沙量增加;治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用的方式是:植樹造林,修建梯田,退耕還林還牧等。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地圖屬于社會(huì)經(jīng)濟(jì)地圖的是( )
A.地形圖
B.人口分布圖
C.氣候圖
D.水文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天氣預(yù)報(bào)(如圖):“目前,臺(tái)風(fēng)中心已移至(15°N,135°E)的位置…”.此時(shí),臺(tái)風(fēng)位于( )

A.A點(diǎn) B.B點(diǎn) C.C點(diǎn) D.D點(diǎ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的疆域及鄰國略圖”,分析回答問題。

(1)圖中,字母 A 是____(國家),B 是____(國家),C 是____ (國家)。

(2)圖中,數(shù)字①是________ (海洋),②是________ (海洋)。

(3)圖中,甲是_________ (山脈), 乙是________ (山脈)。

(4)長江,黃河的發(fā)源地所在的省區(qū)③是________

(5)圖中,北回歸線共穿過了____個(gè)省區(qū),其中位置最東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河流中,注入北冰洋的是( 。

A. 瀾滄江 B. 額爾齊斯河 C. 黑龍江 D. 長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數(shù)碼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山脈①是_______________,盆地②是____________,高原B是___________

(2)圖中河流A注入的海域名稱是_____,該河流下游流經(jīng)的地形區(qū)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

(3)河流A發(fā)源于青藏高原,該高原有 “______________”之稱。

(4)由河流的流向判斷我國地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所在地形區(qū)名稱________,位于地勢第___階梯。我國地面最崎嶇的高原是______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下列說明不正確的是(

A. 跨經(jīng)度最廣 B. 跨緯度最廣 C. 面積最大 D. 東西距離最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天當(dāng)中,最高氣溫出現(xiàn)的時(shí)間是

A. 下午12點(diǎn) B. 上午11點(diǎn) C. 午后2點(diǎn) D. 午后1點(diǎ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去年夏天,某旅行社組織了一次野外自行車騎行活動(dòng),線路如下圖所示,據(jù)此回答下面小題。

1該旅行社成員從起點(diǎn)出發(fā)到達(dá)烏魯木齊,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觀依次是

A.荒漠—草原—森林

B.草原—荒漠—森林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該區(qū)域的傳統(tǒng)民居是

A.蒙古包B.四合院C.吊腳樓D.碉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