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是由2個氫元素、1個氧元素組成的
B.水分子中H、O原子個數(shù)比是2:1
C.右圖是我國的節(jié)水標志
D.運用化學方法,可以進行污水處理,實現(xiàn)水資源的重新利用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 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 |
| B. | 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
| C. | 軟水中一定不含可溶性鈣、鎂離子的化合物 |
| D. | 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利用四氧化三鈷納米棒作催化劑,可將汽車尾氣中的CO在低溫下轉化為CO2.下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 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
| B. | 反應前后四氧化三鈷納米棒的化學性質發(fā)生了變化 |
| C. | 可有效降低汽車尾氣對大氣的污染 |
| D. | 反應前后氧原子數(shù)目發(fā)生了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北京市加碘低鈉鹽的標簽
配料表:氯化鈉含量:(60~80)g/100g
氯化鉀含量:(20~35)g/100g
碘元素含量 含在碘酸鉀(KIO3)中:(18~33)mg/kg
抗 結 劑:亞鐵氰化鉀
儲存方法:置于干燥陰涼處儲存
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
(1)根據包裝袋上所要求的食用和儲存方法,可以推測碘酸鉀可能的化學性質為 ;
(2)碘酸鉀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碘酸鉀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 ;
(3)若該低鈉鹽中碘元素含量為25mg/kg,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成年人每天攝入碘的量為0.15mg,若其中80%來源于食鹽,則每天食用該碘鹽的質量為 g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面是小青同學對部分化學知識的認識,其中不正確的是( )
A.用托盤天平稱取5.6g氯化鈉 B.給試管中物質加熱要先預熱
C.水壺的水垢可以用食醋浸泡除去 D.人體所需的元素應盡量從保健品中攝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要求填空:
(1)“沙里淘金”說明黃金在自然界中能以 (填“單質”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有下列兩組物質,每組中均有一種與其他物質所屬類別不同,請在橫線上填寫出該物質的名稱:①食醋、牛奶、加碘鹽、水 ;
② 冰、干冰、氧化鐵、水銀 。
(3)寫出下列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① 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②碳酸氫銨固體加熱分解
③加熱一種暗紫色固體產生氧氣
(4)工業(yè)上生產氮化硅陶瓷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硅與氮氣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而制得,所需原料硅主要是由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與碳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制得,生成物除硅外,還有一種+2價的氧化物。寫出制取硅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進行探究.
(1)如右圖所示裝置和藥品進行實驗,請你在集氣瓶中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待裝置冷卻至室溫時,打開止水夾后看到的現(xiàn)象是 .
(2)小明同學認為可用木炭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麗同學認為不可以,其原因是 .
(3)小組的同學反思上述實驗的探究過程后認為: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在藥品的選擇或生成物的要求上應考慮的是 .
(4)小組的同學還對該實驗進行了如下圖的改進.(已知試管容積為45mL)
實驗的操作步驟如下:
①點燃酒精燈;
②撤去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松開彈簧夾;
③將少量紅磷平裝入試管中,將20mL的注射器活塞至于10mL刻度處,并按上圖中所示的連接方式固定好,再將彈簧夾夾緊橡皮管;
④讀取注射器活塞的數(shù)據.
你認為: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注射器活塞將從10m刻度處慢慢前移到約為 mL刻度處才停止.
(5)若在該實驗中,試管內共生成28.4mg的五氧化二磷,則參加反應的紅磷的質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反應的催化劑很多�;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如下四組實驗,比較兩種物質的催化效果,其中觀察效果較差的是
A.第一組同時實驗,觀察比較反應過程中兩個氣球體積的變化
B.第二組同時實驗,觀察比較反應過程中兩者產生氣泡的快慢
C.第三組分兩次實驗,比較收集一定體積的氣體所需要的時間
D.第四組分兩次實驗,看木條是否能復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