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王龍飛等,有刪改)。
純凈的臭氧在常溫下是天藍色的氣體,有難聞的魚腥臭味,不穩(wěn)定,易轉化為氧氣。它雖然是空氣質量播報中提及的大氣污染物,但臭氧層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線,保護地面生物不受傷害。而且近年來臭氧的應用發(fā)展較快,很受人們的重視。
生產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處理飲用水。早在19世紀中期的歐洲,臭氧已被用于飲用水處理。由于臭氧有強氧化性,可以與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鉛)發(fā)生反應,處理效果好,不會產生異味。
臭氧做漂白劑。許多有機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會被破壞,成為無色物質。因此,臭氧可作為漂白劑,用來漂白麻、棉、紙張等。實踐證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氣的15倍之多。
臭氧用于醫(yī)用消毒。與傳統(tǒng)的消毒劑氯氣相比,臭氧有許多優(yōu)點,如表1所示。
表1 臭氧和氯氣的消毒情況對比
消毒效果 | 消毒所需時間(0.2mg/L) | 二次污染 | 投資成本 (900m3設備) | |
臭氧 | 可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芽孢等 | <5min | 臭氧很快轉化為氧氣,無二次污染,高效環(huán)保 | 約45萬元 |
氯氣 | 能殺滅除芽孢以外的大多數(shù)微生物,對病毒作用弱 | >30min | 刺激皮膚,有難聞氣味,對人體有害,有二次污染、殘留,用后需大量水沖洗 | 約3~4萬元 |
依據(jù)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一個臭氧分子由三個氧原子構成,臭氧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
(2)臭氧處理飲用水時,利用了臭氧的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3)臭氧轉化為氧氣的微觀示意圖如下,請在方框中補全相應微粒的圖示。_________
(4)臭氧與氯氣相比,消毒速度更快的是___________。
(5)下列關于臭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
A. 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氣強
B. 由氧氣制得臭氧的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也有化學變化
C. 臭氧在生產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對人類有益無害
D. 臭氧穩(wěn)定性差,不利于儲存,其應用可能會受到限制
【答案】O3 化學 臭氧 ABD
【解析】
(1)一個臭氧分子由三個氧原子構成,所以臭氧的化學式為O3,故填O3。
(2)臭氧處理飲用水后轉化為了氧氣,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利用了其化學性質,故填化學。
(3)化學反應中,原子不變,所以兩個臭氧分子可以生成三個氧分子,故填。
(4)由臭氧消毒所需時間(0.2mg/L)<5min,氯氣消毒所需時間(0.2mg/L)>30min可知,臭氧消毒速度更快,故填臭氧。
(5)A、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氣的15倍之多,選項正確;
B、氧氣在放電的條件下生成臭氧,屬于化學變化;降溫液化分離臭氧與氧氣的混合物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選項正確;
C、由“臭氧是空氣質量播報中提及的大氣污染物”可知,臭氧會污染空氣,對人類有害,選項錯誤;
D、臭氧穩(wěn)定性差,易轉化為氧氣,不利于儲存,其應用可能會受到限制,選項正確,故填ABD。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質量守恒定律是一條重要規(guī)律,請利用該規(guī)律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化學反應前后肯定沒有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①原子數(shù)目②分子數(shù)目③元素種類④物質種類⑤原子種類⑥物質的總質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 D.②③⑤
(2)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氣的化學家之一,他獲得氧氣的其中一種方法是:用二氧化錳與濃硫酸加熱:,物質X化學式為____________;
(3)鎂條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氧化鎂固體(只考慮氧氣參加反應,下同),化學方程式為______,若固體質量變化用圖1表示,則m2與m1之差表示_________的質量。
(4)實驗過程中,鎂條點燃后實驗現(xiàn)象如圖2所示,鎂條完全燃燒后,稱量得知石棉網(wǎng)上留下固體質量反而比反應前鎂條還輕,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yè)上生產電石(CaC2)并制備重要工業(yè)原料乙炔(CxHy)流程如圖1:
(資料)
(1)CaCO3CaO(固體)+CO2↑。
(2)濃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劑,NaOH 溶液能吸收CO2。
(討論)
(1)C、B組成元素相同,C有毒,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測定乙炔組成)資料:一個乙炔分子由四個原子構成。
(2)將一定量的乙炔(CxHy)完全燃燒,并將生成的氣體緩緩通過圖2的_________
(選填“I”或“II”)裝置,并再緩緩通入一段時間 的 N2,并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于表中。
反應前質量/g | 反應后質量/g | |
裝置① | 125.3 | 127.1 |
裝置② | 78.2 | 87.0 |
(3)實驗中“緩緩通入一段時間 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計算:乙炔中碳元素的質量為________g,氫元素 的質量為_______g,乙炔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5)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顆粒物。霧霾天氣導致呼吸系統(tǒng)病人增多,因為空氣中含有大量的__(填字母序號)。
A.CO2 B.CO C.SO2 D.可吸入顆粒物
(2)用天然氣作燃料可以減少可吸入顆粒物的產生,天然氣充分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
(3)為了防止空氣污染,保護美麗的藍色天空,潔凈的空氣對人類非常重要。下列做法不利于保護大氣的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使用清潔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積極植樹造林,防止揚塵污染
C.焚燒落葉和垃圾
D.工業(yè)廢氣用高煙囪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頁巖氣是蘊藏于頁巖層中的一種新開發(fā)的能源。
(1)頁巖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______。
(2)頁巖氣和水反應可以制水煤氣,該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①產物丙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
②反應消耗的甲與生成的丁的分子數(shù)之比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2毫升蒸餾水,然后各滴入1到2 滴石蕊溶液,觀察試管中溶液的顏色。將其中一支試管靜置。向另一支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觀察現(xiàn)象,并與靜置的試管中溶液的顏色進行對比。將通入二氧化碳的試管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觀察現(xiàn)象。
(1)證明水不能使石蕊溶液變色的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是_________。
(2)該實驗證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了______,能使石蕊溶液變_____。
(3)加熱涉及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請用“H、O、C、S”等元素組成合適的化學式進行填空:
①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_____
②煤燃燒會生成造成酸雨的氣體是_____
③常用作滅火的氣體是__________
④最理想、最清潔的燃料是_________
(2)化學課上老師表演了一個小魔術﹣﹣“無中生有”:相同條件下,向A、B兩個體積相同的集氣瓶中分別充滿無色的硫化氫(H2S)氣體和二氧化硫氣體。如圖1所示,抽開毛玻璃片,瓶口對緊,顛倒幾次,使兩種氣體充分混合。一會兒,觀察到兩瓶內壁附著淡黃色固體顆粒。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若用“”表示氫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上述反應過程可用如圖2表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硫化氫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
②如果這兩個瓶子是質地較軟的塑料瓶,我們將會觀察到塑料瓶變癟了,原因是______。
③已知:相同條件下,相等體積的氣體所含的分子數(shù)目相等。反應完畢,瓶中剩余的氣體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點燃的條件下,3.9g苯(C6H6)與9.6gO2恰好完全反應,生成6.6gCO2、2.7gH2O 和物質X。則X的質量為__________g;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以下裝置、儀器和藥品。請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1)寫出儀器的名稱:F________。
(2)圖A的實驗室制氧氣裝置有兩處錯誤,請改正錯誤 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裝置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若把H與B組合,則該裝置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
(4)請你從“C到H”中選擇儀器_________(填序號),組裝一個與HB組合優(yōu)點相同的裝置,該裝置用鋅粒和稀硫酸反應制備H2,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若用圖Ⅰ所示醫(yī)用塑料袋排空氣法收集H2,則H2導入端為____(填“a”或“b”)。
(5)用圖J所示礦泉水瓶可以證明CO2與澄清石灰水確實發(fā)生了反應,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