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就可鑒別出來的是( 。
A.HCl  CuCl2 NaNO3 Na2SO4B.BaCl2  Na2CO3 HCl  (NH42CO3
C.FeCl3 HCl  NaCl  NaOHD.Na2CO3  Na2SO4 HCl H2SO4

分析 不選用其他試劑鑒別,首先需要考慮物質的水溶液的顏色,然后物質間兩兩混合,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的差異進行判斷即可.

解答 解:A、觀察顏色,藍色的為氯化銅溶液,將氯化銅溶液與其他三種溶液混合,都不反應,無現(xiàn)象,無法鑒別,故A錯誤;
B、將溶液兩兩混合,有一種溶液能與其余兩種溶液產(chǎn)生氣體,則該溶液是鹽酸,與鹽酸混合無現(xiàn)象的是氯化鋇,但是碳酸鈉和碳酸銨無法鑒別,故B錯誤;
C、觀察顏色,黃色的是氯化鐵溶液;將氯化鐵溶液與其余三種溶液混合,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鈉,向產(chǎn)生的沉淀中滴加剩余溶液中的一種,若沉淀溶解,則加入的是鹽酸,剩余的是氯化鈉,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故C正確;
D、將溶液兩兩混合,有一種溶液能與其余兩種溶液產(chǎn)生氣泡,則該物質是碳酸鈉,與其混合沒有現(xiàn)象的是硫酸鈉,但是無法鑒別鹽酸和硫酸,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的鑒別,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物質的性質差異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小明記得在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時,老師曾說過一般不會用K、Ca、Na等活潑金屬和鹽溶液進行置換反應,因為這些金屬能直接和水發(fā)生反應生成對應的堿和氫氣.小明查閱資料如下:
【資料卡片】:
(1)Na和冷水劇烈反應,2Na+2H2O═2NaOH+H2↑;
(2)鎂和冷水反應緩慢,和沸水反應劇烈,Mg+2H2O═Mg(OH)2+H2↑;
(3)Al和沸水反應非常緩慢,2Al+6H2O═2Al(OH)3+3H2↑;
Ⅰ、從上述資料中,你能得出金屬和水反應的條件和產(chǎn)物有何不同和相似之處?
(1)相同點:都生成堿和氫氣;
(2)不同點: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
Ⅱ、小明對此非常好奇,在老師的幫助下,查閱了相關資料并做了鐵粉在高溫條件下和水蒸氣的反應,裝置如下圖所示:
【資料卡片】:
A、鐵的氧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順序是FeO(黑色)>Fe3O4>Fe2O3,且Fe3O4有磁性;
B、Fe2O3分解溫度在1400℃以上,F(xiàn)e3O4分解溫度在1538℃以上;
C、Fe(OH)2是一種白色固體,在空氣很快變成灰綠色,最終變?yōu)榧t褐色.
實驗進行2分鐘后,用燃著的木條點燃肥皂泡,可以觀察到一團火焰.同時發(fā)現(xiàn)玻璃管內(nèi)灰黑色物質先紅熱,最終變成黑色晶體,整個實驗持續(xù)10分鐘左右.
(1)你認為該反應為什么要在高溫下才能進行?保證了四氧化三鐵、氧化鐵的分解;
(2)火焰的產(chǎn)生,說明該反應生成了氫氣,在點燃該氣體前,一定要檢驗純度;
(3)實驗結束后,所進行的實驗操作應該是先撤導管,后熄滅酒精燈.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試管.
Ⅲ、通過Ⅱ中的實驗現(xiàn)象,大家對反應后玻璃管中殘留的黑色物質的成分猜想如下:
1:Fe(OH)3;2:Fe(OH)2;3:FeO;4:Fe2O3;5:Fe3O4;6:Fe.(可多填)
甲同學認為:猜想1、2、4明顯錯誤,理由是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氧化鐵熱穩(wěn)定性差;
對于其他猜想,同學們又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方案實驗現(xiàn)象
將磁鐵靠近黑色粉末黑色粉末可被磁鐵全部吸引
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稀鹽酸中有氣泡
甲同學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認為此黑色物質是Fe3O4,但對于他的結論,乙同學認為不妥,他的理由是鐵也能被磁鐵吸引;
根據(jù)甲、乙兩同學的實驗,還可以排除猜想3、5,理由是氧化亞鐵、四氧化三鐵不會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
為進一步確認此黑色物質,同學們再次進行了實驗:
實驗方案實驗現(xiàn)象結論或化學方程式
1、取實驗后的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A溶液,攪拌使反應充分.黑色物質表面有紅色物質,溶液顏色出現(xiàn)較淺的綠色,燒杯底部仍有較多黑色物質Fe+CuSO4=FeSO4+Cu
2、過濾、洗滌、干燥,再用磁鐵吸引黑色物質可被磁鐵全部吸引,留下紅色固體被磁鐵吸引的物質是鐵
結合資料綜合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玻璃管中殘留的黑色物質應為碳,鐵粉和水蒸氣在高溫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4H2O$\frac{\underline{\;高溫\;}}{\;}$Fe3O4+4H2,屬于置換反應;
(2)實驗1中的A溶液為硫酸銅溶液,加A溶液的目的是驗證黑色物質中含有鐵.
Ⅳ、丙同學用定量的方法確定實驗后玻璃管中黑色物質的組成.方案如下:
將5.6gFe粉和足量的H2O(氣)充分反應后,得到7.2g黑色固體,再將此黑色固體加入150g足量稀鹽酸中繼續(xù)反應,充分反應后,稱得燒杯內(nèi)溶液質量為157.15g.請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計算出7.2g黑色物質的組成,確證上述探究結論.(寫出計算過程)
Ⅴ、反思評價:
(1)該氧化物又可以經(jīng)過此反應的逆反應生成顆粒很細的鐵粉.這種鐵粉具有很高的反應活性,在空氣中受撞擊或加熱時會燃燒,所以俗稱“引火鐵”.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Fe3O4+4H2$\frac{\underline{\;高溫\;}}{\;}$3Fe+4H2O;
(2)磚窯用粘土燒制青磚(顏色發(fā)黑的磚)時,窯內(nèi)溫度可達1150℃,F(xiàn)e2O3和H2反應生成FeO,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Fe2O3+H2$\frac{\underline{\;1150℃\;}}{\;}$2Fe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基礎和關鍵,下列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
A.
稱16.5g氫氧化鈉
B.
稀釋濃硫酸
C.
滴管的使用
D.
測溶液的pH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用圖中的裝置可進行氣體和固體的反應.
(1)請在表中寫出二組不同的反應物及化學方程式(二組固體、氣體必須各不相同).
組別 固體 氣體裝置內(nèi)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
  2
(2)用如圖裝置,欲凈化從儲氣瓶中排出的混有少量O2的CO,在玻管內(nèi)固體為銅粉,將混有少量O2的CO的混合氣體通入.如果連接處和加熱管氣密性均良好,該實驗在設計上有何錯誤?可能引起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2SO4、KOH中的一種或幾種,為證明其組成,進行實驗: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則白色沉淀可能是CaCO3、BaSO4,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uSO4
(2)向實驗(1)濾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鹽酸,沉淀全部溶解,并產(chǎn)生無色氣體,則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
(3)將實驗(1)中得到的濾液分成兩份,將實驗(2)中產(chǎn)生的無色氣體先通入其中的一份,無沉淀產(chǎn)生;將其導出后的氣體再通入另一份濾液中,立即產(chǎn)生白色沉淀,再過濾.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實驗(2)中產(chǎn)生的氣體里含有HCl氣體.
(4)向實驗(3)中過濾后所得的濾液里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又產(chǎn)生白色沉淀,根據(jù)此現(xiàn)象推斷,原混合物中一定還含有B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變化,其中一種與其余三種類別有本質區(qū)別的是( 。
A.食物腐敗B.煙花爆炸C.鐵生銹D.濕衣服晾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除雜(括號內(nèi)為雜質)的試劑選用正確的是(  )
序號物  質選用試劑
ACaCl2溶液(鹽酸)過量的Na2CO3溶液
BNaOH溶液(Na2CO3溶液)適量的Ca(OH)2溶液
CCuO(Cu)足量的稀H2SO4
DKCl溶液(K2SO4溶液)適量的Ba(NO32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某興趣小組對食用純堿和食用小蘇打兩種粉末進行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
名稱食用純堿食用小蘇打
主要成分Na2CO3NaHCO3
酸堿性水溶液顯堿性水溶液顯堿性
熱穩(wěn)定性受熱不分解270℃時完全分解為碳酸鈉、二氧化碳、水
【實驗探究】
(1)探究兩者水溶液酸堿性的差異小明分別向等濃度的兩種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發(fā)現(xiàn)兩者都變紅色,比較兩種溶液的堿性強弱,可直接用pH試紙進行測定.
(2)驗證兩種粉末的穩(wěn)定性在老師的指導下,該小組按圖1裝置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到乙(填“甲”或“乙”)燒杯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裝置中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熱時小蘇打粉末進入導管.
(3)測定食用純堿粉末的純度取食用純堿粉末試樣,利用圖2裝置進行實驗測定.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稱量項目稱量時間電子天平試樣足量稀鹽酸
質量/g
試樣11.0
裝置+稀鹽酸160.0
裝置+稀鹽酸+試樣反應開始后20s167.0
裝置+稀鹽酸+試樣反應開始后30s166.6
裝置+稀鹽酸+試樣反應開始后90s166.6
①反應生成CO2的質量為4.4g.
②通過計算確定食用純堿粉末中Na2CO3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探究其組成,同學們查閱資料得知NaCl、BaCl2溶液呈中性,經(jīng)過思考設計并進行了以下實驗:

請分析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Na2SO4;可能含有NaOH.
(2)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BaCl2=BaCO3↓+2NaCl.
(3)為最終確定白色粉末的組成,還需要對無色濾液中呈堿性的物質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無色濾液中呈堿性的物質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Ⅰ:Na2CO3
猜想Ⅱ:NaOH
猜想Ⅲ:Na2CO3和NaOH
【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①取無色濾液少許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猜想Ⅱ不成立
②在①反應后的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yōu)榧t色猜想Ⅲ成立
【得出結論】白色粉末的成分是Na2CO3、BaCl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