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超市賣的純堿產品中往往會含有少量的氯化鈉,為了測定其組成,某;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其進行了如下實驗:
(1)用試管取適量樣品,先向其中加入過量稀硝酸,再滴入適量硝酸銀溶液,若觀察到______,則證明該樣品中含有氯化鈉.
(2)為測定該產品中碳酸鈉的含量,進行如圖定量實驗:
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該實驗所得無色氣體的質量是______g.
②計算該6g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請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精確至0.1g)
③若利用所得晶體質量進行計算,則計算結果將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1)用試管取適量樣品,先向其中加入過量稀硝酸,再滴入適量硝酸銀溶液,若出現白色沉淀,則證明該樣品中含有氯離子,對于該題,即含有氯化鈉;
故答案為:出現白色沉淀;
(2)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減少的質量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即:6g+61.7g-65.5g=2.2g;
故答案為:2.2g;
②設Na2CO3質量為x,則
Na2CO3+2HCl=2NaCl+H2O+CO2↑(1分)
10644
x2.2g
106
44
=
x
2.2g

解得x=5.3g
答:該樣品中含有5.3gNa2CO3
③所得晶體質量包括反應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和原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若利用所得晶體質量進行計算,則計算結果將偏大;
故答案為:偏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加熱6.32gKMnO4,當剩余物的質量為5.68g時停止加熱,則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質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現有黃銅(銅鋅合金)樣品100t,某校化學小組對其中的成份進行了分析,實驗數據如下表:(表中數據單位為kg)
實驗組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
樣品質量10.010.015.025.0
所取稀硫酸的質量100.0120.080.0300.0
產生氣體的質量0.20.20.2X
(1)請分析表中數據得出樣品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的質量比為______;
(2)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是______.
(3)表中X的值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黃銅”是銅鋅合金,具有較強的機械性能,比純銅耐腐蝕,街頭許多“金色”飾品就是用它來制作的.現取20.0g某種黃銅投入100g足量的某濃度稀硫酸中,完全反應后產生氫氣的質量為0.2g.請計算:
(1)剩余的溶液和殘余固體總質量為______g.
(2)這種黃銅中銅的質量分數為多少?請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某校化學研究小組的同學通過實驗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10g樣品,分四次加入稀鹽酸,測得每次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如表所示(雜質不與鹽酸反應)
實驗1234
加入稀鹽酸/mL15151515
二氧化碳質量/g1.501.500.52m
(1)碳酸鈣中,鈣、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
(2)表中m=______;10g樣品分四次加入稀鹽酸后,共產生CO2的質量為______.
(3)試計算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使硫酸鉀與碳酸鉀的混合物8.1克與35克14%的稀硫酸剛好完全反應后生成正鹽,將溫度始終控制在50℃,再加入29克水后溶液恰好飽和.試計算:
(1)50℃時生成物的溶解度.
(2)加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至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在73g,10%的鹽酸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鈉固體后恰好完全反應.
(1)求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即質量百分比濃度)是多少?
(2)若反應后溶液在20℃時為不飽和溶液,那么在此溫度下至少需要蒸發(fā)多少克水,才能使溶液達到飽和?(20℃時NaCl的溶解度為36g/100g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某溫度下,在體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適量的NH3(g)和Cl2(g)恰好完全反應.若反應產物只有N2(g)和NH4Cl(s),則反應前后容器中壓強比應接近于( 。
A.1:11B.11:1C.7:11D.1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鎂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氧化鎂.現有一卷標簽上標明120g的鎂帶,稱其質量為136g(假設除鎂被氧化外,沒有發(fā)生其他任何變化,且氧化是均勻的).
(1)試計算被氧化的鎂的質量是多少克?
(2)稱取上述變質的鎂帶6.8g加入到足量的鹽酸溶液中反應,試計算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是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