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子”、“原子”或“離子”填空.
水由水
分子
分子
構成;氯化鈉溶液中含有鈉
離子
離子
;氖氣由氖
原子
原子
構成.
分析:根據(jù)(1)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氣態(tài)非金屬單質和非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分子構成的;如氧氣和二氧化碳等.(2)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由金屬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和由稀有氣體元素組成的稀有氣體單質,一般是由原子構成的;如硫、鋁和氦氣等.(3)由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離子構成的;進行分析解答本題.
解答:解: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可得:水由水分子構成;氯化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氖氣由氖原子構成;
故答案為:分子; 離子;   原子.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的理解與在解題中應用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6、【提出問題】蔗糖是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一種食品,你是否想過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呢?
【猜想】生活中,我們偶爾會看見蔗糖在鍋里加熱過長會變成黑色,因此,小明猜想蔗糖中含碳元素,或許還有其他元素,如氫元素等.
【收集資料】小明、小強在圖書館查到以下資料:(1)蔗糖屬于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燒,受熱易分解,這屬于有機化合物的
化學
性質(填“物理”“化學”);(2)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分子
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構成新的物質
,因此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
不變
(填“變多”“不變”“變少”).
【設計實驗】明、小強分別設計了如下方案進行實驗探究:
小明:將蔗糖在空氣中點燃.單獨點燃蔗糖不易燃燒,但在蔗糖中摻入少量煙灰,蔗糖就很容易被點燃.分別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觀察現(xiàn)象.
小強:將蔗糖放在一密閉的容器中加強熱,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結論】小明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小強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質,容器壁上有水珠.
結論:蔗糖是由
碳、氫、氧
三種元素組成的.
【反思與評價】小明實驗中煙灰可能起
催化
作用.
兩個實驗方案中你會選擇哪一個?為什么?
小強的,因為小明的方案不嚴密,不能確定氧元素是否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1)制做打火機所用的金屬材料是
 

(2)屬于有機物的是
 

(3)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丁烷氣體能被壓縮成液體的原因:
 

(4)設有通風孔的目的
 

(5)丁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貴州)用工業(yè)明膠制成的毒膠囊中,含有大量危害人體健康的鉻,這里的鉻指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0?翔安區(qū)質檢)今年年初,我國西南遭遇百年不遇的旱情,造成大量耕地受旱和人畜飲水困難.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人人都應關心水、愛惜水、保護水.請結合如圖填空:

(1)實驗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H2O
 通電 
.
 
2H2↑+O2
2H2O
 通電 
.
 
2H2↑+O2

(2)比較實驗1和實驗2中水的變化,用分子原子的觀點分析其不同點
實驗1中:水分子之間的間隔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但是水分子不變化;實驗2中: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發(fā)生了變化
實驗1中:水分子之間的間隔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但是水分子不變化;實驗2中: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發(fā)生了變化

(3)對于①靜置沉淀;②吸附沉淀;③過濾;④蒸餾等凈化水的操作,單一操作相對凈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
④②③①
④②③①
(填序號,下同);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綜合運用上述
②④
②④
兩項操作凈水效果更好.
(4)你對保護水資源的建議是
節(jié)約每一滴水,不向水中排污
節(jié)約每一滴水,不向水中排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甲醇(CH3OH)是一種新型燃料.對甲醇的認識:
①從類別上看,甲醇屬于
 
(填“單質”或“化合物”).
②從宏觀上看,甲醇所含的元素分別是
 
(填元素名稱).
③從微觀上看,1 個甲醇分子由
 
個原子構成.
④從變化上看,甲醇完全燃燒生成的產(chǎn)物分別是
 
(填化學式).
(2)用化學符號表示:①2 個鎂原子
 
; ②3 個硝酸根離子
 

(3)某密閉容器中,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圖示:“●”代表氧原子,“O”代表硫原子),其中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過程
 
(填“I”或“Ⅱ”).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