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如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NO$\frac{\underline{\;催化劑\;}}{\;}$N2+2CO2該反應前后化合價沒有發(fā)生變化的元素為氧元素,生成物的質量比為7:22(或22:7).

分析 根據(jù)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中是每兩個NO分子和兩個CO分子反應生成一個未知的分子及CO2分子,結合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都不變,判斷未知微粒的結構,寫出反應的方程式,據(jù)此分析判斷回答有關的問題.

解答 解: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應生成了氮氣和二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為:2CO+2NO$\frac{\underline{\;催化劑\;}}{\;}$N2+2CO2.由方程式可知,該反應前后化合價沒有發(fā)生變化的元素是氧元素,生成物的質量比為28:(44×2)=7:22.
故答為:2CO+2NO$\frac{\underline{\;催化劑\;}}{\;}$N2+2CO2;氧元素;7:22(或22:7).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物質的微觀構成,了解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并靈活運用質量守恒定律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圖1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其中與集氣瓶相連的壓強傳感器等電子設備能將集氣瓶內氣體壓強精確地記錄并保存下來.圖2、圖3是用該裝置測得的紅磷和木炭分別在集氣瓶中燃燒的壓強-時間關系圖(該裝置氣密性良好,p0是集氣瓶內初始氣壓,p和p′分別是反應結束后恢復到室溫時集氣瓶內的氣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燃燒匙內所裝紅磷或木炭的多少對實驗結果無影響
B.反應開始時集氣瓶中壓強瞬間變大的是由燃燒放熱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為紅磷和木炭燃燒產物狀態(tài)不同造成的
D.由圖3可推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圖,請根據(jù)實驗回答問題:
(1)先用彈簧夾夾住膠皮管,將燃著的紅磷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發(fā)現(xiàn)紅磷燃燒.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又可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2)燃燒結束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由本實驗可推知氮氣的化學性質是什么?
(3)實驗后發(fā)現(xiàn)測定的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少于五分之一,分析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答兩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濃硫酸沾到紙張上,紙張會變焦,是因為濃硫酸有脫水性;濃硫酸可以干燥H2或O2,是由于它有吸水性性,不能用來干燥氨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質,請計算:
(1)丁香油酚(C10H12O2)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30:3:8.
(2)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是73.2%(結果精確到0.1%).
(3)16.4克丁香油酚中含3.2克氧元素(結果精確到0.1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屬于純凈物的是(  )
A.干冰B.空氣C.自來水D.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對化學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意外現(xiàn)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A.鐵絲燃燒未能正常燃燒,可能是氧氣濃度不夠
B.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可能是濾紙沒有緊貼漏斗內壁
C.點燃氫氣的實驗中引發(fā)裝置爆炸,可能是氫氣不純
D.剛制取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未見渾濁,可能是實驗中所用鹽酸太濃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我校化學興趣小組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并改進教材方案.

【實驗方案】選用實驗容積為40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通過導管與容積為60mL且潤滑性很好的針筒注射器組成如圖的實驗裝置.(白磷所占體積與導管內的氣體體積忽略不計)
【實驗過程】(1)實驗前,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的活塞前湍從20mL刻度處推至15mL刻度處,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處,則說明裝置的氣密性好.
(2)若先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可觀察現(xiàn)象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熱.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燃燒結束,等到試管冷卻后再松形式彈簧夾,預測活塞移動到12mL處.
(3)若不使用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充分反應直至燃燒結束,試管冷卻.可觀察到活塞的移動現(xiàn)象為先向右移動,再向左移動.
【交流與反思】實際實驗中,活塞停止的刻度始終大于理論刻度值.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利用鐵銹原理再次測量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查閱資料】①脫氧劑的主要成分為鐵粉、少許活性炭、少量氯化鈉和水.
②鐵銹的主要成分化學式為:Fe2O3
【實驗原理】鐵生銹消耗氧氣和水,生成固體鐵銹;氧化鈉可以加快鐵銹的速率.
【實驗過程】(1)取一個集氣瓶,其實際容積是150mL;取一個量筒,內盛有100mL的水.
(2)室溫時,先夾緊彈簧夾,將一定量的脫氧劑懸吊在橡皮塞反面,再將橡皮塞旋緊到集氣瓶口,將導氣管插入量筒水中.2個小時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到量筒內的現(xiàn)象液面下降水進入到集氣瓶內.
(3)當量筒內水面高度不再變化,且溫度恢復至室溫時,讀出水面在71mL刻度處.
【數(shù)據(jù)分析】由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是19.3%.理論上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為21%,請你分析產生這一差異的可能原因是:集氣瓶內還有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對有關主題知識的歸納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 物質用途B 操作規(guī)程
液態(tài)氧氣:火箭的燃料
二氧化碳:常見的滅火劑
制氧氣結束后先熄滅酒精燈再移出水槽中的導管
制氣體時先裝固體再倒液體
C物質鑒別D環(huán)保知識
硬水和軟水:蒸發(fā)
氧氣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減緩“溫室效應”:大量植樹造林
防治“白色污染”:減少白色粉塵的排放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