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的操作是化學常用的一種探究方法,為化學增添了無限的樂趣。請據(jù)下列儀器和實驗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用ABC組合可制備O2,發(fā)生反應的的文字表達式 ,如果將A換為

(填儀器名稱)則可以得到平緩的氧氣流。為了收集較純凈的氧氣應選擇的收集裝置是 。

(2)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時,二氧化錳的作用是 ,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 。該同學發(fā)現(xiàn)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并有刺激性氣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此時得到的氣體一定是混合物

b.反應中氧氣的物理性質發(fā)生了變化

c.只加熱氯酸鉀,若生成的氣體無氣味,說明刺激性氣味一定與二氧化錳有關

d.可能是生成的氧氣與殘留在發(fā)生裝置中的空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了新物質

(3)裝置D可以用來制備CO2,選擇裝置D的優(yōu)點是 。請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欲收集并測量產生的CO2的體積,可選擇G裝置,另增加 (填儀器名稱),實驗時先在G內裝水,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 CO2應從 (填“a”或“b”)進入G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內蒙古烏海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由以下粒子結構示意圖得出的結論中,錯誤的是

A.在化合物中,①可顯﹣2價,⑤可顯+2價

B.①②為非金屬元素的原子,④⑤為金屬元素的原子

C.③為相對穩(wěn)定結構,一般不易得失電子

D.上述粒子在發(fā)生化學反應時,質子數(shù)、電子數(shù)均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科學家可通過測量生物體遺骸中碳-14的含量,來計算它存活的年代,這種方法稱之為放射性碳測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個質子與8個中子,在衰變時,一個中子變成質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關于新原子核的說法正確的是

A.碳原子核,含7個質子,8個中子 B.氮原子核,含7個質子,7個中子

C.碳原子核,含6個質子,7個中子 D.氧原子核,含7個質子,8個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蘇省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右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圖例說明,下列有關圖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Si”表示硅的元素符號

B. “14”指的是硅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

C. “硅”是元素名稱,硅屬于非金屬元素

D. “28.09”指一個硅原子的質量是基準碳原子質量的28.09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重慶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了杰出貢獻的科學家是

A.阿伏伽德羅 B.張青蓮 C.門捷列夫 D.道爾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蘇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反應中,不屬于分解反應也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A、碳酸鈣氧化鈣 + 二氧化碳

B、木炭 + 氧氣二氧化碳

C、甲烷 + 氧氣二氧化碳 + 水

D、氯酸鉀氯化鉀 + 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蘇省鹽城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濱海“何首烏”曾經精彩亮相央視《舌尖上的中國》。何首烏中的淀粉含量達70%,還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鉀、鎂、鈉、胡蘿卜素、煙酸、維生素C等多種成分。這里的“鈣、磷、鐵、鉀、鎂、鈉”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離子 D.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省龍口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從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釋下列問題.

(1)酒精燈不用時需蓋上燈帽

(2)液化石油氣能壓縮在鋼瓶中

(3)濕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干得快,這說明

(4)用酒精溫度計可以測量液體的溫度是因為

(5)二氧化碳易被壓縮,干冰不易被壓縮是因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重慶市開縣五校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A.工業(yè)上可以利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制氧氣

B.氧氣跟其他物質發(fā)生的反應都是氧化反應

C.氯酸鉀加熱制氧氣時,二氧化錳的加入不會增加生成氧氣的量

D.氧氣可以用于氣焊,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