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幾種物質的相互轉化如圖所示,其中B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液體,E是一種黑色固體.則A是________,E的作用是________,①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屬于________反應(填“化合”或“分解”),變化②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

H2O2    催化作用    分解    2H2O2H2↑+O2
分析:根據(jù)B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液體,且通電能分解,所以是水,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所以C是氧氣,A能分解制取氧氣,再根據(jù)制取氧氣的方法考慮;根據(jù)催化劑的作用考慮E的作用,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數(shù)考慮反應類型.
解答:B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液體,且通電能分解,根據(jù)學過去的知識可知B是水;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所以C和D一種是氫氣,一種是氧氣;如果C是氫氣時,A物質分解生成氫氣和水,沒有這種物質,所以C不能是氫氣,C是氧氣,A物質分解后生成水和氧氣,所以A是過氧化氫,E是一種黑色固體,屬于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屬于二氧化錳,催化劑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因為反應物是過氧化氫一種物質,生成物是水和氧氣兩種物質,所以屬于分解反應;②反應的反應物是水,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用觀察法配平,氫氣和氧氣后面都標上上升符號,反應條件是通電,寫在等號的上邊.
故答案為:(1)H2O2;(2)催化作用;(3)分解;(4)2H2O2H2↑+O2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要找出突破口:B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液體,且通電分解產生的兩種物質燃燒又生成B,判斷出是水,再根據(jù)水通電的產物,進一步進行分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河北)如圖所示的是幾種常見物質的轉化關系,其中A、B、C、D、E是單質,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丙是紅色固體,E是最清潔的燃料,丙高溫下與乙反應可生成D.(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己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1)乙的化學式為
CO
CO
;
(2)甲的化學式可能為
SO2
SO2
(只寫一種);
(3)丙與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2O3+3CO
 高溫 
.
 
2Fe+3CO2
Fe2O3+3CO
 高溫 
.
 
2Fe+3CO2

(4)寫出A的一條用途:
供給呼吸
供給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大興區(qū)二模)a、b、c、d、e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5種元素,有關信息如下表所示.A、B、C、D、E、F、G、H是由上述5種元素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的純凈物,其中C、D、F為氧化物.
元素 a b C d e
有關信息 其單質A是密度最小的氣體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 該元素大量存在于人的骨骼和牙齒中 質子數(shù)為11
(1)A的化學式
H2
H2

(2)B、C均由a、b元素組成,一定條件下,B可以轉化為C,其化學方程式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3)D與C反應生成E,E與F反應可以生成C和G.則E與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4)E能轉化為H.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5)A、B、C、D、E、F、G、H 8種物質中能與鹽酸反應的是
DEGH
DEGH
(寫字母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今年冬天天氣比較寒冷,市場上各種各樣的保暖袋熱銷.
(1)有一種發(fā)熱產品“熱寶”暖手袋(密封性好)很有特色,初次使用只要用手揉搓袋內的液體,一段時間后,溫度就會升高;當停止揉搓,冷卻到室溫時,袋內的液體中會有固體物質;再次使用時,只要把“熱寶”放入沸水中加熱,使袋內固體消失后,再次用手揉搓袋內的液體,溫度便又會升高.因此,此產品可反復使用達千次以上.
查閱資料:袋內的液體是醋酸鈉的“過飽和溶液”.
Ⅰ.在一定溫度和壓力的條件下,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已超過該溫度和壓力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而溶質仍不析出的現(xiàn)象叫過飽和現(xiàn)象,此時的溶液稱為過飽和溶液.
Ⅱ.醋酸鈉“過飽和溶液”的配制方法:室溫下,先向裝有醋酸鈉飽和溶液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鈉晶體,再將燒杯放在到電熱板上加熱,使晶體完全溶解,最后將該溶液急速冷卻到室溫(冷卻過程中無晶體析出).
Ⅲ.醋酸鈉“過飽和溶液”是一種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的溶液,其不穩(wěn)定性主要體現(xiàn)在:若溶液受到振動或者向溶液中加入溶質晶體,溶液中便會出現(xiàn)晶核--溶質析出的聚集中心,這時溶液中過量溶解的溶質就會析出而成為飽和溶液,即轉化為穩(wěn)定狀態(tài).
分析問題: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如下問題:
①醋酸鈉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增大
增大
(選填“不變”、“增大”或“減小”).
②在使用過程中,“熱寶”暖手袋內液體中產生的固體物質是
醋酸鈉晶體
醋酸鈉晶體

③醋酸鈉的“過飽和溶液”轉變成飽和溶液的過程是一個
放熱
放熱
(填“吸熱”或“放熱”)過程.
④實驗室的桌面上現(xiàn)有一個裝有醋酸鈉“過飽和溶液”的燒杯,若要使溶質從溶液中析出,可采取下列方法中的
C
C

a.加入少量醋酸鈉晶體   b.摩擦燒杯壁,產生玻璃碎末  c.過度冷卻   d.用玻璃棒攪拌
A.a             B.a、b           C.a、b、d         D.a、b、c、d
(2)某沿海地區(qū)的食品廠開發(fā)生產了一種保暖袋深受中小學生喜愛.剪開保暖袋的外層塑料,會發(fā)現(xiàn)袋內有一小袋紅色液體和一些固態(tài)物.紅色液體是一種溶解了有香味的色素的水溶液.
使用時,用手拍打幾下保暖袋,讓袋內紅色液體與固態(tài)物接觸,3至5分鐘保暖袋的溫度就達70度以上.
提出問題:袋內的固態(tài)物是什么?
進行猜想:猜想1:固態(tài)物是氫氧化鈉;猜想2:固態(tài)物是A物質;猜想3:固態(tài)物是硝酸銨.
上述猜想中,猜想3肯定不成立的理由是
硝酸銨形成溶液溫度溫度降低
硝酸銨形成溶液溫度溫度降低

實驗驗證:為了驗證其他兩種猜想,某化學興趣小組開展了如下探究:
Ⅰ.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氫氧化鈉的主要性質:①一種易溶于水的白色固體;②能夠使無色酚酞變紅色;③能和二氧化碳氣體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且反應生成的Na2CO3易溶于水.
Ⅱ.請完成如下探究實驗表格: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取袋內固體與一定量的水混合后于燒杯中,充分攪拌后過濾,向濾液中
通入二氧化碳
通入二氧化碳
溶液變渾濁
溶液變渾濁
猜想2正確
反思評價:①小組同學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袋內固態(tài)物中還混有一些煅燒過的田螺、蚌殼碎片,由此想到了猜想2的A物質的來源.A物質
CaO
CaO
(寫化學式),生成A物質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CaCO3
 高溫 
.
 
CaO+CO2
CaCO3
 高溫 
.
 
CaO+CO2
;A物質在食品廠里的一種用途是:
干燥劑
干燥劑

②袋內的液體之所以不用蒸餾水,而要向水中添加一些易溶性色素,一方面是使液體顏色鮮艷、且有香氣;另一方面是防止低溫下結冰而凍裂包裝袋,其主要原理是
降低水的凝固點
降低水的凝固點

③與上題裝有醋酸鈉“過飽和溶液”的熱寶相比,本題中深受中小學生喜愛的保暖袋在使用價值上最突出的一個缺點是
使用方便
使用方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瘜W興趣小組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等知識進行了研究.
(1)根據(jù)如圖中的實驗現(xiàn)象判斷,稀鹽酸里的A、B、C、D四種金屬中,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后面的金屬是(填字母)
D
D

(2)為了確定Fe、Cu、H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興趣小組同學用鐵片、銅片、硝酸汞溶液和鹽酸四種試劑設計了下列實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C
C
 )
A.Fe+HCl    Cu+HCl         Fe+Hg(NO32
B.Fe+HCl    Fe+Hg(NO32  Cu+Hg(NO32
C.Fe+HCl    Cu+HCl         Cu+Hg(NO32
D.Cu+HCl    Fe+Hg(NO32   Cu+Hg(NO32
(3)為了確定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同學們用到的藥品有鐵絲、銅絲、銀絲、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實驗結束后,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欲對該實驗的廢液進行探究,請你一起參與.
[提出問題]廢液中含有什么物質?
[交流表達]
①小明通過觀察,認為廢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銅.他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溶液顯藍色.
溶液顯藍色.

②小紅通過分析,認為廢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亞鐵,她的依據(jù)是:
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
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

[作出猜想]小華認為廢液中還可能含有硫酸.
[實驗驗證]小華同學聯(lián)想到聯(lián)想到教材上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相關實驗的設計,準備了abcd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
取干燥的花a和噴上水的花b分別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兩個集氣瓶中,發(fā)現(xiàn)花a不變色,花b成了
色;
干燥的花c噴水,花不變色,說明了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
H2CO3
H2CO3
(填化學式);
在干燥的花d滴加幾滴廢液,花d變成了
色,說明廢液里含有硫酸.
通過分析與實驗,同學們得出廢液中含有硫酸亞鐵、硫酸銅和硫酸.
[反思拓展]
①小明取一條鋁片加入少量廢液中,開始時,鋁片表面沒有卻氣泡出現(xiàn),一段時間后才有氣泡出現(xiàn).開始時,鋁片表面沒有氣泡出現(xiàn)的原因是
鋁片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能與酸反應
鋁片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能與酸反應

②在分析化學反應后所得的物質成分,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考慮
剩余的反應物
剩余的反應物

[拓展應用1]①若將廢液中硫酸銅、硫酸全部轉化為硫酸亞鐵,應向廢液中加入過量的
.②反應完全后,過濾,洗滌、干燥后得到金屬固體.
A:實驗室進行過濾操作時,用到的玻璃儀器除漏斗、燒杯外,還需
玻璃棒
玻璃棒

B:固體中物質為
銅、鐵
銅、鐵

[拓展應用2]為比較同種金屬與不同種酸反應的速率,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裝置如右圖所示(夾持和固定裝置已略去).
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過量的鎂條,同時將相同濃度的稀鹽酸和稀醋酸注入相應的試管中,觀察產生氫氣的速率和體積.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鹽酸與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Mg+2HCl=MgCl2+H2
Mg+2HCl=MgCl2+H2
,反應后液體質量(選填“增大”、“減小”、“不變”)
增大
增大

②實驗中收集到氫氣的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分析圖中曲線變化規(guī)律,可以得出鎂與稀鹽酸反應速率比與稀醋酸(填“快”或“慢”)

③實驗中稀鹽酸與鎂條反應時,量筒中收集到氫氣的體積比理論值高,不可能的原因是(填序號)

A.反應放熱;
B.試管中有氫氣殘留;
C.酸液進入試管,占據(jù)了一定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大豐市一模)(1)人體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鐵、氟、鋅、硒、碘等,雖然含量少,但對健康至關重要.下面提供幾種微量元素的相關信息,請認真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上述微量元素中屬于非金屬元素的有
3
3
種.
②鐵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
26
26

③硒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2個電子,形成
(選填“陰”或“陽”)離子.
(2)下面是某同學對所學物質的分類歸納,請仔細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純凈物
單質:Al、He、N2
化合物
A:MgO、CO2、H2O2
B:NCl、H2SO4、NH4NO3
C:NaOH、Ca(OH)2Fe(OH)3
D:NaCO3、NaHCO3、KMnO4
 
 

①寫出C組物質所屬的類別

②在分類所列舉的物質中,有一種物質歸類錯誤,這種物質是
NH4NO3
NH4NO3

③A組物質中的MgO中的陽離子符號為
Mg2+
Mg2+

④D組物質KMnO4中Mn的化合價為
+7
+7

⑤在分類所列舉的物質中,單質鋁能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X↑,則X的化學式為
H2
H2

(3)我國南海海域遼闊,那里散布著范圍最廣的珊瑚礁群,蘊含有巨量的礦產資源、漁業(yè)資源等,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
①南海海域魚類眾多,產量豐富.魚類能提供的有機營養(yǎng)素主要為
蛋白質
蛋白質

②如圖為海水淡化裝置,利用的能源是
太陽能
太陽能
,獲得的蒸餾供能裝置蒸餾裝置水屬于
B
B
(填字母序號).
A.單質          B.氧化物         C.混合物
③從海水中提取食鹽,采用的方法是
蒸發(fā)結晶
蒸發(fā)結晶

④南海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海上化石燃料生產基地.寫出你知道的一種化石燃料
煤;或石油;或天然氣
煤;或石油;或天然氣


(4)如圖所示,A、B、C、D、E、F均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A與B發(fā)生的是復分解反應,B與C發(fā)生的是中和反應,F(xiàn)是人體正常生理活動必不可少的一種鹽.結合圖中信息,回答有關問題:
①A的化學式為
Na2CO3或NaHCO3
Na2CO3或NaHCO3
;B的化學式為
HCl
HCl
;F的化學式為
NaCl
NaCl

②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