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化學方程式不能獲得的信息有(  )

A. 化學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B. 化學反應的快慢

C. 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zhì)量比 D. 化學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臺營學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如表是 NaCl、NH4Cl 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溫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是_____。

(2)40℃時,將 40.6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攪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質(zhì)量為_____g。

(3)20℃時,NaCl 飽和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 1 位)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興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有一種鈾原子核內(nèi)有92個質(zhì)子、143個中子,則該鈾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

A. 235 B. 143 C. 92 D. 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北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通常使用的是

A. 硫 B. 木炭 C. 紅磷 D. 蠟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奉賢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調(diào)研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

①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大氣中的臭氧(O3)能吸收紫外線,與臭氧互為同素異形體的物質(zhì)是_______,下列不會增加空氣中PM2.5的是_______(填編號)。

A. 露天焚燒垃圾 B. 治理工地揚塵 C. 發(fā)展軌道交通,低碳出行

②我們需要清潔的能源。目前人們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_______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剂喜豢稍偕瑲淠茏鳛槔硐氲男履茉,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燒產(chǎn)物無污染,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茖W家正在努力開發(fā)和利用的新能源除了氫能還有_______等(寫一個)。

③我們需要潔凈的水。FeCl3也可作自來水生產(chǎn)的凈水劑。FeCl3中Cl元素為-1價,F(xiàn)e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1mol FeCl3中約含有_______個Fe離子(用科學計數(shù)法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奉賢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調(diào)研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孔明燈燃氣的火焰溫度可達300℃,但紙質(zhì)燈罩卻沒被點燃的原因是

A. 紙張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燒

B. 空氣不充足,紙張不會燃燒

C. 風將熱量吹散使燈罩處溫度低于紙的著火點

D. 風將熱量吹散后燈罩的著火點降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奉賢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調(diào)研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生活中的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玉米榨汁 B. 葡萄釀酒 C. 蔗糖溶解 D. 汽油揮發(f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南關(guān)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認識燃燒和滅火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室內(nèi)起火,應該迅速打開所有門窗通風

B. 只要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可燃物就能燃燒

C. 工廠鍋爐用煤加工成粉末狀,可使煤燃燒更劇烈、更充分

D. 水能滅火,主要是因為水蒸發(fā)吸熱,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虹口區(qū)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一模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某小組設計如下實驗制取二氧化碳并驗證其性質(zhì)(不考慮鹽酸的揮發(fā)性)。

①寫出儀器a的名稱__。

②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B中使石蕊變紅的物質(zhì)是__;C裝置的作用是__,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

③實驗二中,先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后再加熱,目的是__;D處玻璃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裝置F的作用是___。

④設計實驗證明儲氣裝置中的一種氣體成分__。

步驟

現(xiàn)象及結(jié)論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