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1)實驗中,氣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反應的原理為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裝置一比裝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
(2)根據(jù)下表提供的實驗數(shù)據(jù),完成下表:
硬質(zhì)玻璃管中空氣的體積 | 反應前注射器中空氣體積 | 反應后注射器中氣體體積 | 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
30mL | 20mL | 12mL | ________________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襄陽市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下圖中a、b、c分別表示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
(1)在t3 ℃時,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
(2)P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t1 ℃時,相同質(zhì)量的a、b、c的飽和溶液,升溫至 t2 ℃時,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大小關(guān)系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業(yè)水平模擬試卷(一)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如圖表示兩種物質(zhì)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種原子,小球間的短線代表原子間的結(jié)合,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甲物質(zhì)屬于有機化合物
B. CH4+2O2CO2+2H2O
C. 圖示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shù)不變
D. 家用燃料若由煤氣(主要成分為CO、H2)改為天然氣,則燃氣灶在進氣口不變的情況下,進風口應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東臺市第四教育聯(lián)盟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將一定量的水加入下列物質(zhì)中,充分振蕩后,再滴入酚酞試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是( )
A. CaCO3 B. CO2 C. CaO D. Mg(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東臺市第四教育聯(lián)盟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取一濾紙條,等間隔滴10滴紫色石蕊試液,然后裝入玻璃管中(如圖所示),兩端管口同時放入分別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棉球,幾秒后觀察到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所有分子的運動速率都相等
B. 氨氣和氯化氫反應后生成物為固體
C. 氨分子和氯化氫分子在不斷運動
D. 酸、堿能使酸堿指示劑顯示不同顏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淄博市(五四學制)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如圖中A、B、C、D是四種粒子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E是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C、D四種粒子共表示________種元素,D中x=__________
(2)A、B、C、D中表示的的陽離子與陰離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___________
(3)一個銀原子質(zhì)量是一個碳12原子質(zhì)量的________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淄博市(五四學制)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如圖是電解水實驗的裝置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以增強導電性
B. 反應一段時間后,a、b玻璃管中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
C.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放在兩個玻璃管尖嘴口,打開活塞,a管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燃的更旺,b管的氣體被點燃
D. 由電解水實驗得出結(jié)論: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德州市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用元素符合或化學式填空。
(1)二氧化氮 。
(2)鎂元素 。
(3)2個氫原子 。
(4)氧化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四教育署九年級(五四學制)3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藥品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 ( )
A. 濃鹽酸 B. 濃硫酸 C. 熟石灰 D. 食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