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停課不停學期間小明在家里玩紙牌接龍游戲,規(guī)則是:出一張牌后,下一張牌上所提示的物質要與先出的那張牌上所提示的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小明先出甲牌后,手上還有A,BC,D四張牌。出牌順序:甲 ;為符合游戲規(guī)則,小明先出甲牌后,其余四張牌的出牌順序有兩種方式,兩種方式中,第③次出牌的都是( )

A.A B.B C.CD.D

【答案】B

【解析】

紙牌接龍游戲規(guī)則是:出一張牌后,下一張牌上所提示的物質要與先出的那張牌上所提示的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甲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B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鈉能與硫酸銅、硫酸反應,第二次出的牌可能是硫酸銅、硫酸,若第二次出的牌是硫酸銅,硫酸銅能與鐵反應,不能與硫酸反應,則第③次出牌的是鐵。若第二次出的牌是硫酸,硫酸能與鐵反應,不能與硫酸銅反應,則第③次出牌的是鐵。故兩種方式中,第③次出牌的都是鐵。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上個月我校舉行的繽紛體育節(jié)系列活動中運動健兒們沉著參賽,穩(wěn)定發(fā)揮,在春季的田徑運動場上綻放青春.

(1)下列用品中,主要含有有機合成材料的是___;

A 橡膠跑道 B 純棉運動服 C 鉛球

(2)賽前食堂為同學們準備了各種早餐:炒青菜、雞蛋、蔬菜粥、饅頭.其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是___

(3)裁判員高舉發(fā)令槍,槍聲一響,產生大量白煙(槍中火藥的主要成分是一種暗紅色固體),請寫出化學方程式___;

(4)比賽準備工作時,小穎發(fā)現(xiàn)鐵質的起跑器生銹了,她想用稀鹽酸來除鐵銹,請寫出反應方程式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系列實驗。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儀器a的名稱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其中棉花的作用是防止_______________,如果用裝滿水的E裝置收集生成的氧氣,則氧氣應該從_______________(填“m 或“n)管口進入。

3)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可選用______________(填序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無明顯現(xiàn)象。該實驗小組的同學為了使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產生明顯現(xiàn)象,用裝置_______________(填“C”或“D)中的燒瓶收集二氧化碳后,按F裝置進行實驗,擠壓膠頭滴管(膠頭滴管中盛有濃的氫氧化鈉溶液),會看到氣球逐漸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學提出疑問,該實驗中二氧化碳減少是否能證明二氧化碳確實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

①若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則需要證明反應后的溶液中有_____________生成,簡要敘述實驗方案(包括操作、現(xiàn)象、結論)_______________。

②對于無明顯現(xiàn)象的反應,根據化學反應的基本特征,應如何證明其發(fā)生了化學反應?請寫出你的設計思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20℃時,等質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相等

B.20℃的甲、乙飽和溶液升溫到40℃,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C.40℃20%的甲、乙溶液降溫到20℃,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變

D.20℃時的甲、乙飽和溶液升溫至40℃,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且仍為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測定實驗室中氫氧化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2)請根據已知條件列出第一次加入稀硫酸時,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鋇質量(X)的比例式為_____;

3)用98%的濃硫酸配制上述實驗中所用的稀硫酸,需要濃硫酸的質量為_____

4)第二次加入100g稀硫酸后反應生成沉淀的質量為_____;

5E燒杯中物質的化學式為_____;

6)若最終稱量E燒杯中物質的質量為615.05g,則氫氧化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如下實驗(不考慮氣體與水或鹽的反應)

(1)先向廣口瓶中加入一定量鹽酸溶液,關閉活塞,震蕩,觀察到固體全部溶解,氣球變大。然后再將一定量氫氧化鈉溶液加入廣口瓶中,關閉活塞,震蕩,發(fā)現(xiàn)氣球明顯變小,同時在廣口瓶中還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對廣口瓶中的溶液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廣口瓶中的溶液含有哪些溶質?

(交流討論)小明取廣口瓶中溶液少量加入試管內,向其廣口瓶中加入過量稀鹽酸,發(fā)現(xiàn)有氣泡產生,由此他得出結論:廣口瓶中溶液的溶質組成為Na2CO3、NaCl、CaCl2。大家一致認為小明的結論是不正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經大家討論,達成共識,對廣口瓶溶液中溶質組成的判斷只有兩種結論,結論一:組成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種溶質,結論二:組成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種溶質。

(3)(實驗設計)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①取廣口瓶中溶液少量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過量的________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

結論一是正確的

②向步驟①所得的溶液中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反思討論:第①步加入試劑要求過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做粗鹽(含有難溶性雜質)提純實驗,并用所得的精鹽配制50g 5%的氯化鈉溶液。

實驗一:如圖是同學做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攪拌的作用是_________。

2)操作⑥中的錯誤是________

3)操作④中,當觀察到_________時,停止加熱。

實驗二: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50g 5%的氯化鈉溶液,經檢測,所配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填序號)。

①氯化鈉固體仍然不純 ②量取水時,仰視讀數(shù) ③配好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西漢南越王墓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眛的陵墓,發(fā)掘于1983年。墓內隨葬品豐富,品類繁多,共出土金銀器、銅器、鐵器、陶器、玉器、琉璃器、漆木器、竹器等遺物1000余件,為探究秦漢期間(公元前100多年)嶺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及南越國的歷史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在古代,常常用“濕法煉銅”或“火法煉銅”!皾穹掋~”的原理是:“曾青(硫酸銅溶液)得鐵則化為銅”;“火法煉銅”中用輝銅礦(主要成分Cu2S)煉銅的原理是:Cu2S與氧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一種會導致酸雨的氣體(其相對分子質量為64)。

各地出土的青銅器都充分反映了我國古代青銅器的高超熔鑄技藝。青銅是銅錫合金,錫的加入明顯提高了銅的強度,抗腐蝕性增強,因此錫青銅常用于制造齒輪等耐磨零部件和耐蝕配件。

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青銅器共有500多件,而且工藝技術精湛,極具地方特色。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在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文物是(填標號)_____。

A 青銅奔馬(馬踏飛燕)

B 兵馬俑

C 越王勾踐劍

D 絲縷玉衣

E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2)礦石錫石的主要成分是SnO2,可用來冶煉金屬錫,SnO2Sn的化合價為_____。

3)青銅的抗腐蝕性比純銅的_____(填“強”或“弱”)。

4)本材料中,“濕法煉銅”的反應類型為_____,“火法煉銅”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結合圖示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標號①的儀器名稱:______。

2)實驗室用純凈物加熱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選填序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3)若選擇D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在反應過程中,使反應停止的操作是______

4)若用E裝置收集氧氣,當導管口有氣泡_____時才能將導管伸入集氣瓶中。若用 F 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從__端通入(選填“a”或“b)

5)實驗室用電石(固體,主要成分CaC2)和水反應制取乙炔(C2H2)氣體,該反應極劇烈,為控制反應速率,發(fā)生裝置應選____(填序號).用電石制得的乙炔氣體中;煊兴嵝詺怏w,為了得到較純凈的C2H2,可將氣體通過氫氧化鈉溶液后,用排水法收集,請在答卷圖2將除雜及收集裝置補畫完整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