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玙在火腿腸的包裝袋中發(fā)現了一小包“脫氧劑”,為了探究其成分,他從包裝袋中取出“脫氧劑”,打開封口,將袋中的固體倒在濾紙上,仔細觀察,固體為灰黑色粉末,還有少量的紅色粉末.
【提出問題】該固體中紅色粉末是什么?
【收集資料】脫氧劑的形態(tài)有粉末狀,顆粒狀等,鐵系脫氧劑是以鐵粉為主,活性炭及少量氯化鈉等為輔的化學成分,使用一段時間后,Fe粉會與空氣中______反應而發(fā)生變質.
【提出猜想】
A.紅色粉末可能是銅;
B.紅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鐵;
C.紅色粉末可能是銅和氧化鐵.
你認為猜想______不正確,其理由是______.
【實驗設計】依據上述猜想,實驗小組同學分別設計了如下方案:
(1)用磁鐵充分接觸濾紙上的脫氧劑粉末,磁鐵吸了部分黑色粉末;
(2)往磁鐵吸后的部分剩余物的試管中,加入稀H2SO4,待反應后過濾不溶物,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應用與擴展】鐵系脫氧劑是根據鐵生銹的原理,吸收食品包裝袋中的氧氣.由于鐵氧化會放熱,所以鐵系脫氧劑還可做“取暖片”中發(fā)熱劑,推測脫氧劑和發(fā)熱劑成分中氯化鈉的作用是______.
解:【收集資料】:鐵生銹是因為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接觸造成的;
【提出猜想】:根據收集資料中提到的有關脫氧劑成分可知,脫氧劑中沒有銅,故A和C不正確;
【實驗設計】:(2)磁鐵吸后的部分剩余物,為氧化鐵,硫酸和氧化鐵物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硫酸鐵溶液呈黃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H2SO4═Fe2(SO4)3+3H2O;
【應用與擴展】:脫氧劑和發(fā)熱劑需接觸到空氣才會發(fā)熱,原因是鐵要與水、氧氣等物質共同作用才會生銹.因此發(fā)熱劑成分中氯化鈉的作用是加速鐵粉生銹,更快地放出熱量.
故答案為:【收集資料】:O2、H2O;
【提出猜想】:A和C;因為脫氧劑成分主要是鐵而沒有銅,鐵在常溫下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反應而生銹;
【實驗設計】:(2)溶液呈黃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
【應用與擴展】:加速鐵粉生銹,更快地放出熱量.
分析:【收集資料】:根據鐵生銹的條件進行解答;
【提出猜想】:根據脫氧劑的成分進行判斷;
【實驗設計】:(2)根據酸和金屬氧化物反應以及硫酸鐵的性質進行解答;
【應用與擴展】:根據脫氧劑和發(fā)熱劑發(fā)熱原理對氯化鈉的作用進行分析.
點評:本題考查鐵生銹的條件及利用鐵生銹原理取暖,應用到了生活中.對猜想進行分析時,要結合物質所處的實際環(huán)境及在該環(huán)境下猜想中所涉及的反應能否發(fā)生,這樣所做的猜想才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