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11?晉江市質檢)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fā)生9.0級的強烈地震,并引發(fā)海嘯、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火山爆發(fā)等次生災害.
(1)地震、海嘯造成的下列災害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D
D
(填序號).
A.房屋倒塌            B.道路中斷           C.村莊淹沒           D.火災頻發(fā)
(2)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1、2、3號發(fā)電機組發(fā)生爆炸.據(jù)調查,發(fā)生爆炸的原因是氫氣泄漏到空氣中,遇到明火與氧氣發(fā)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H2+O2
 點燃 
.
 
2H2O
2H2+O2
 點燃 
.
 
2H2O
.爆炸后,泄漏的核物質飄散,說明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具有
不斷運動
不斷運動
的性質.
(3)為了防止核輻射,日本政府建議災民多食用含碘物質.這里的碘是指
元素
元素
(選填“元素”或“單質”).
(4)在發(fā)電用的核反應中鈾是氣冷堆的主要燃料.如圖是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則一個鈾原子核內有
92
92
個質子,鈾元素屬于
金屬
金屬
(選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
分析:(1)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jù)此分析判斷.
(2)根據(jù)題意,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根據(jù)分子的基本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3)這里的碘不是以單質、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4)根據(jù)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原子序數(shù)、元素名稱等,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1)A、房屋倒塌的過程中只是形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道路中斷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村莊淹沒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發(fā)生火災的過程中發(fā)生了燃料的燃燒,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2)氫氣遇到明火與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點燃 
.
 
2H2O;泄漏的核物質飄散是因為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是在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
(3)這里的“碘”不是以單質、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這里所指的“碘”是強調存在的元素,與具體形態(tài)無關.
(4)由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鈾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數(shù)為92,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一個鈾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為92;該元素的名稱是鈾,屬于金屬元素.
故答案為:(1)D;(2)2H2+O2
 點燃 
.
 
2H2O;不斷運動;(3)元素;(4)92;金屬.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但考查的知識點較多、綜合性較強,掌握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qū)別方法、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元素概念、元素周期表的含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晉江市質檢)下列關于鐵的敘述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晉江市質檢)工業(yè)酒精中常含有甲醇(CH3OH),誤食后會使人眼睛失明,甚至死亡.下列有關甲醇的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晉江市質檢)森林或草場發(fā)生火災時,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在火場附近的周圍鏟除一定寬度的樹木和草類,形成一道“防火墻”,其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晉江市質檢)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關.請結合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食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構成食鹽的微粒是
離子
離子
(選填“分子”、“原子”或“離子”).
(2)人被蚊蟲叮咬后皮膚會紅腫痛癢,這是由于蚊蟲在被叮咬的皮膚內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質所致.在被叮咬的皮膚上涂少許肥皂水或牙膏,痛癢便會消失,這說明肥皂水或牙膏的pH
(選填“>”、“<”或“=”)7.
(3)2011年“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嚴格管理水資源,推進水利新跨越”.請舉出一例你生活中合理用水的具體做法
使用節(jié)水龍頭(或洗菜水、洗米水澆花;洗衣水拖地板、沖廁所等)
使用節(jié)水龍頭(或洗菜水、洗米水澆花;洗衣水拖地板、沖廁所等)
.研究表明,一節(jié)含汞、鎘、鉛等金屬的電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0噸水無法飲用,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為避免水資源受到污染,處理廢舊電池的合理措施是
不亂扔廢舊電池(或廢舊電池投入指定的垃圾箱;研究治理廢舊電池造成危害的方法;建立防止廢舊電池污染的研究機構等)
不亂扔廢舊電池(或廢舊電池投入指定的垃圾箱;研究治理廢舊電池造成危害的方法;建立防止廢舊電池污染的研究機構等)

(4)玻璃、有機玻璃、玻璃鋼和不銹鋼是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其中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是
玻璃
玻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晉江市質檢)暑假期間,小明到農田幫忙時,發(fā)現(xiàn)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氫銨在陽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同時產生一股刺激性氣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學們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溫度較高時,碳酸氫銨能分解嗎?產物是什么?
[猜想假設]碳酸氫銨易分解,產物可能是水、二氧化碳和氨氣.同學們的猜想主要是根據(jù)
質量守恒
質量守恒
定律而提出的.
[設計實驗]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圖中夾持裝置省略).

(1)干燥的紅色石蕊試紙變
色,證明實驗生成了水和氨氣.
(2)裝置B中澄清石灰水
變渾濁
變渾濁
,證明產物中有二氧化碳.
[實驗結論]上述猜想假設是
正確
正確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反思拓展](1)上述實驗中碳酸氫銨分解所需的熱能,是由生石灰和水反應產生的
化學
化學
能轉化而成.
(2)小紅同學提出了若將裝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改為NaOH溶液,再驗證B中的產物,也可以證明碳酸氫銨分解產物中有CO2生成.請你幫她設計驗證B中產物的實驗,并完成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
稀鹽酸
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有氣泡產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3)根據(jù)以上實驗,你認為碳酸氫銨化肥在存放時應注意的問題是
低溫密封保存
低溫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