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3.實驗小組探究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規(guī)律,得到如圖所示的曲線.
(1)在圖象中的B點(填“A”“B”或“C”),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2)根據(jù)曲線判斷,該反應是將鹽酸(填“氫氧化鈉溶液”或“鹽酸”,下同)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理由是隨著滴入溶液體積的增加,pH減小,最后小于7.
(3)A點時溶液中的溶質(zhì)為NaOH、NaCl(填化學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溶液顯紅色.

分析 根據(jù)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其pH大于7,鹽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可以發(fā)生中和反應,恰好完全反應時其pH等于7,氫氧化鈉過量時顯堿性,鹽酸過量時顯酸性進行分析.

解答 解:(1)通過分析圖象可知,B點對應的pH等于7,表明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2)根據(jù)圖象可以看出,開始時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堿性,且PH逐漸減小,所以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
(3)從圖象可以看出,A點溶液呈堿性,說明溶液中還有沒有反應的氫氧化鈉,以及反應生成的氯化鈉,若在此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溶液顯紅色.
故答案為:(1)B;
(2)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隨著滴入溶液體積的增加,pH減小,最后小于7;
(3)NaOH、NaCl,紅.

點評 本題以圖象的形式考查了酸堿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完成此題,要抓住曲線變化的趨勢和關鍵點的意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物質(zhì)的性質(zhì)對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以及產(chǎn)品保存至關重要.
Ⅰ.工業(yè)上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制備氯氣,同時得到的含有燒堿和氫氣.現(xiàn)取一定質(zhì)量的食鹽制成飽和溶液模擬工業(yè)電解食鹽水的過程.
(1)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化學方程式是2NaCl+2H2O_2NaOH+H2↑+Cl2↑.
(2)若上述反應后所得溶液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得到溶液A,A中含有三種溶質(zhì),它們是NaCl、Na2CO3、NaOH.
Ⅱ.工業(yè)生產(chǎn)建筑材料生石灰所以的方法是煅燒石灰石.
(1)煅燒石灰石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_CaO+CO2↑.
(2)若所得生石灰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得到白色粉末B,B中含有三種含鈣的物質(zhì),它們是Ca(OH)2、CaCO3、CaO.
Ⅲ.為確定A和B的成分,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

(1)固體C難溶于水,能用來制作補鈣的藥品,則固體C是CaCO3,C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2)溶液A中一定含有Na2CO3,白色粉末B中一定含有CaCO3,濾液I與溶液A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a2CO3+Ca(OH)2=2NaOH+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CO與CO2在性質(zhì)上不同的原因是( �。�
A.CO難溶于水B.分子結(jié)構不同C.制法不同D.CO2密度比空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寫出16號元素的名稱硫;
(2)6~11號元素中屬于金屬的有Na(填元素符號);
(3)表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是A (填序號):
A.質(zhì)子數(shù)不同  B.中子數(shù)不同  C.相對原子質(zhì)量不同
(4)1號、8號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8或34.
(5)選擇上表中的適當元素,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質(zhì),將化學式填在空格中.
①氧化物H2O ②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zhì)N2 ③常用做干燥劑的一種酸濃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氧氣可能用到的裝置.

(1)寫出編號儀器的名稱:Ⅰ長頸漏斗.
(2)制取氧氣時A中錐形瓶內(nèi)應先加入的物質(zhì)是二氧化錳,其作用是催化作用.錐形瓶內(nèi)液體應加至a(填“a”或“b”)處.寫出以A為發(fā)生裝置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過氧化氫水+氧氣.
(3)收集氧氣選用的裝置是上圖中的C或E.
(4)小剛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他選擇了發(fā)生裝置B和收集裝置E來制取純凈的氧氣,你認為B裝置中還缺少試管口放一團棉花.寫出該反應文字表達式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當氧氣收集滿并取出集氣瓶后,停止該實驗的正確操作步驟是先先撤導管后熄滅酒精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甲、乙、丙、丁四種物質(zhì)混合后,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反應前質(zhì)量/g701689.5
反應后質(zhì)量/g388489.5
A.甲可能是單質(zhì),丙一定是化合物B.乙、丙變化的質(zhì)量比是1:6
C.該反應可能是分解反應D.丁一定是這個反應的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如圖是實驗室常用的儀器,請用圖中儀器的名稱按要求填空: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膠頭滴管
(2)常用于給物質(zhì)加熱的儀器是酒精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物質(zhì)久置于空氣中會發(fā)生變化,其變化原因與空氣成分無直接關系的是( �。�
A.鋁箔B.濃氨水C.澄清石灰水D.鐵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除雜質(zhì)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
選項物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除雜方法
AN2 (O2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
BCaO (CaCO3高溫煅燒
CCaCl2溶液 (鹽酸)加入適量的Na2CO3
DFeCl2溶液(CuCl2加過量的鐵粉,過濾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