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3.“魚浮靈”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xNa2CO3•yH2O2),俗稱固體雙氧水.興趣小組對其進行以下探究:
【性質探究】
(1)取少量“魚浮靈”于試管中加水,有持續(xù)細小氣泡緩慢放出;向試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產生大量氣泡.將復燃,說明有O2生成.
(2)取實驗(1)中上層清液,測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鹽酸,產生大量氣泡;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現渾濁現象,說明有CO2生成.
結論:過碳酸鈉具有Na2CO3和H2O2的雙重化學性質.
【組成測定】為了測定某魚浮靈樣品中活性氧含量(說明:活性氧含量是指產品中能轉化為O2的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某活動小組取10克樣品,利用如圖裝置進行產品中活性氧含量測定和過碳酸鈉(xNa2CO3•yH2O2)組成的測定(雜質對測定無影響).
【查閱資料】過碳酸鈉能與酸反應放出CO2和O2

(3)實驗前先緩慢通N2一段時間,加熱銅網至紅熱后,再緩慢滴入過量稀硫酸,直至A中樣品完全反應;繼續(xù)緩慢通N2,其目的是使殘留在裝置中的氣體全部被吸收.
(4)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熱銅網,會導致x:y的值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5)實驗測得C裝置中銅網增重1.2g,D裝置增重2.2g.該產品中活性氧含量為12%%.x:y=2:3.

分析 (1)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二氧化碳能使帶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此反應可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3)實驗前通氮氣是為了除去裝置內的空氣,以防測定值偏高;實驗后還要繼續(xù)通氮氣是為了使殘留在裝置中的氣體全部被吸收;
(4)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熱銅網,將使部分氧氣散逸,計算時過氧化氫相對含量偏小,碳酸鈉相對含量偏大,導致x:y的值偏大;
(5)C裝置中銅網增重1.2g,則說明生成氧氣的質量為1.2g,氧氣質量占樣品的百分數(活性氧含量)為12%;由氧氣質量可計算過氧化氫質量為2.55g;D裝置增重2.2g說明生成二氧化碳2.2g,計算反應的碳酸鈉質量為5.3g,則可得:106x:34y=5.3g:2.55g,故解得x:y=2:3.

解答 解:(1)由結論“說明有O2生成”,再根據: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填復燃;
(2)根據題目中信息“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現渾濁現象”,再根據:二氧化碳能使帶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此題結論為有 CO2(或二氧化碳)生成.
(3)實驗前通氮氣一段時間,加熱銅網至紅熱后,再緩慢滴入過量稀硫酸,直至A中樣品完全反應是為了除去裝置內的氧氣,以防測定值偏高;實驗后還要繼續(xù)通氮氣是為了使殘留在裝置中的氣體全部被裝置吸收;
(4)根據【組成測定】利用如圖裝置進行產品中活性氧含量測定和過碳酸鈉(xNa2CO3•yH2O2)組成的測定.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熱銅網,將使部分氧氣散逸,計算時過氧化氫相對含量偏小,碳酸鈉相對含量偏大,導致x:y的值偏大;
(5)C裝置中銅網增重1.2g,則說明生成氧氣的質量為1.2g,氧氣質量占樣品的百分數(活性氧含量)為$\frac{1.2g}{10g}$×100%=12%;
因為生成氧氣的質量為1.2g,則設需要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
2H2O2~O2
68           32
x            1.2g
則$\frac{68}{x}=\frac{32}{1.2g}$
解得x=2.55g,故由氧氣質量可計算過氧化氫質量為2.55g.
因為D裝置增重2.2g說明生成二氧化碳2.2g,則設需要碳酸鈉質量為y.
Na2CO3~CO2
106            44
y              2.2g
則$\frac{106}{y}=\frac{44}{2.2g}$
解得y=5.3g,故計算反應的碳酸鈉質量為5.3g,
根據“產品中活性氧含量測定和過碳酸鈉(xNa2CO3•yH2O2)組成”,則可得:106x:34y=5.3g:2.55g,故解得x:y=2:3.
故答案為:
(1)復燃;(2)CO2(或二氧化碳);
(3)使殘留在裝置中的氣體全部被吸收;
(4)偏大;
(5)12%;2:3.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加了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跨度,強調了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質決定的是( 。
A.氧氣作氧化劑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氮氣作食品保護氣D.稀有氣體用于制作霓虹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這四位同學描述的是同一化學符號,此化學符號是(  )
A.O3B.HClOC.NOD.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我能寫出下列數字“2”表示的意義:
①Mg2+一個鎂離子帶有兩個單位的正電荷②H2O1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③2H氫原子的個數為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小明所在的化學興趣小組需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80g以備實驗
(1)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4.8 g;
(2)配制該溶液時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和量筒;
(3)經檢測配制的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可能的原因是B(填字母序號)
A.稱量時,砝碼端忘記墊質量相同的紙片;
B.取水時,俯視讀數;
C.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紅棗包裝中常使用一種袋裝防腐劑,品名為“504雙吸劑”,其標簽如圖所示.同學們對一包久置的“504雙吸劑”固體樣品很好奇,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久置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鐵與氯化鐵溶液在常溫下發(fā)生反應生成氯化亞鐵.
【猜想】久置固體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實驗探究1】甲同學的方案: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1)取少量固體放于試管中,加足量蒸餾水溶解,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滴加無色酚酞溶液固體溶解時試管外壁發(fā)燙,試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變紅固體中一定含有
和Ca(OH)2
(2)另取少量固體放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固體逐漸消失,有無色氣體產生,得到淺綠色溶液固體中一定含有Fe,一定不含Fe2O3
(3)將步驟(2)中產生的氣體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固體中一定含有CaCO3
【實驗質疑】
(1)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結論,理由是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鈣也能使無色酚酞變紅,不能確定原固體中是否含有氫氧化鈣.
(2)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結論,理由是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鐵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溶液也是淺綠色.
【實驗探究2】
乙、丙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方案繼續(xù)驗證:

(1)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2)乙、丙同學實驗中能得出固體樣品中一定還含有,仍有一種物質不能確定,該物質是Ca(OH)2
(3)乙、丙同學又經過實驗測得上述殘留固體中含鈣物質的總質量為1.6g,濾渣B中CaCO3的質量為1.0g,濾渣C的質量為1.0g.
【實驗結論】綜合上述實驗及所給數據,久置固體的成分是Fe、Fe2O3、CaO、Ca(OH)2、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某同學欲用①NaOH溶液、②Na2SO4溶液、③Na2CO3粉末、④鐵釘、⑤Ba(OH)2溶液分別與稀H2SO4混合來驗證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如圖)
(1)從物質類別和構成的角度分析,鐵釘、硫酸鈉與稀H2SO4混合的實驗沒有必要做;
(2)上述物質中氫氧化鈉溶液能與稀硫酸發(fā)生復分解反應,但是沒有明顯現象;為證明兩者能夠反應,你的做法是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試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3)Na2CO3粉末與稀H2SO4反應的現象是有大量氣泡產生,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4)Ba(OH)2溶液和稀H2SO4能發(fā)生反應,是因為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結合生成了沉淀;
(5)依據常見酸、堿、鹽的溶解性表(室溫),能與稀H2SO4發(fā)生中和反應,同時生成水和沉淀的物質是氫氧化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煉鐵產生的廢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鐵和鐵的化合物,工業(yè)上以該廢渣為原料生成CuCl2的流程圖如圖:
(1)操作2的名稱是過濾.
(2)操作1中將廢渣變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
(3)CuS、NaCl和O2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CuCl2和Na2SO4.其化學方程式為;CuS+2NaCl+2O2$\frac{\underline{\;高溫\;}}{\;}$CuCl2+Na2SO4
(4)流程圖中能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是NaCl.Fe元素的化合價有3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實驗設計能夠達到實驗目的是( 。
A.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B.
測空氣中氧氣含量
C.
探究物體的吸熱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D.
探究導體在磁場中產生電流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