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加入足量水充分攪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泥沙 B. 蔗糖 C. 植物油 D. 大理石

【答案】B

【解析】試題分析:要能形成溶液,一定要是能溶于水的物質,泥沙、植物油、大理石都不溶于水,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某實驗室的廢液中,可能含有HCl、KMnO4、BaCl2、NaOH中一種或幾種根據下列實驗,回答有關問題:

首先觀察廢液為無色,然后測其pH為13,接下來向廢液中加入過量稀H2SO4產生白色沉淀,問廢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____________,一定不含的物質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圖Ⅰ是小紅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在實驗時同學們聞到了一股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于是小明對原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裝置如圖Ⅱ。

【實驗操作】

a向B、C、E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5mL的蒸餾水,各滴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觀察溶液顏色

b在A、D試管中分別加入2mL濃氨水,立即用帶橡皮塞的導管按實驗圖Ⅱ連接好,并將D試管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觀察幾分鐘。

【分析討論】:

1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進行操作b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② ;

4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后實驗的優(yōu)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中,屬于溶液的是(  )

A. 蔗糖水 B. 果醬 C. 蒸餾水 D. 牛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溶液在工農業(y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用途,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面粉與水混合一定能形成溶液

B. 溶液都是無色透明的

C. NH4NO3、NaCl、CaO三者分別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溫度逐漸降低

D. 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理鹽水是醫(yī)療上常用的一種溶液,合格的生理鹽水是無色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生理鹽水密封放置一段時間后, (填不會)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其理由是溶液具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電解水實驗的裝置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以增強水的導電性

B反應一段時間后,a、b玻璃管中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1:2

C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放在兩個玻璃管尖嘴處,打開活塞,a管的氣體能被點燃,b管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燃燒的更旺

D由電解水的實驗得出結論: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并得出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4/5的結論

B. 空氣中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C. 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因此常用作保氣

D. 稀有氣體都沒有顏色、沒有氣味,在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小組對H2O2溶液制氧氣進行了如下探究:

(1)實驗室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的反應符號表達式為 ,屬于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探究一】:探究催化劑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實驗中催化劑均為0.4g,H2O2濃度均為10%,以收集10mL氣體為準)該小組采用了如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具體數據如下表:

催化劑種類

氣體產生速率(mL/s)

MnO2

0.03

CuO

0.07

活性炭

0.12

(2)寫出有標號儀器的名稱:① ;② 。

(3)檢查A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夾住右側導氣管,打開①的兩個活塞,向其中加水,若 ,則氣密性良好。

(4)C裝置應該選擇 ,理由是

(5)原裝置中的空氣對實驗結果有沒有影響?

(6)分析表格中數據,可以得出相同條件下表中催化劑的催化效果依次為 。

(7)為完成此探究,需要測定的數據有 。

【探究二】:探究H2O2溶液濃度對分解速率的影響(水浴溫度控制在21℃,MnO2均為0.5g,H2O2溶液均為5mL,三頸瓶容積為250mL)該小組采用了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并依據數字傳感器數據繪制如下圖像:

(8)實驗中,恒壓漏斗的作用是 ;

(9)圖1說明H2O2溶液濃度越高,反應速率越 (填“”或“”),以10%H2O2溶液為例,三頸瓶內氣壓由高緩慢降低的原因是 ;

(10)圖2說明從溫度看,H2O2溶液濃度越高,反應越 (填“劇烈”或“平穩(wě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