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對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氣,氧氣可支持燃燒

B.臭氧(O3)屬于稀有氣體,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C.SO2約占空氣體積的0.03%,能產(chǎn)生溫室效應

D.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煙塵對空氣造成了污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貴州省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物質都是由微粒構成的.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

A.二氧化碳 B.氯化鈉 C.金剛石 D.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八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電解水的過程中,水分子發(fā)生如圖變化:

⑴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反應的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從微觀方面(即從微粒的角度)、宏觀方面可得到的信息:

微觀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宏觀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化學反應的前后的質量是守恒的。根據(jù)該反應可以推知,水包含的化學能比氫氣和氧氣所包含的化學能__________(填“高”或者“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子、原子很小,我們看不到,化學上通常用模型形象地表示物質的結構和變化。若用表示氫原子,用表示氧原子,請你分析水分解的微觀過程,用相應的模型對下列內容進行表示:

① 保持水化學性質的微粒是__________;水分解過程中發(fā)生變化的微粒__________,保持不變的微粒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生成的新微粒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由水分解的微觀過程可知,有限的原子可以按照不同的組合方式構成多種分子,形成多樣性的物質。請用相應模型分別表示一種純凈物和一種混合物:

一種純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種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八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化學的看法錯誤的是( )

A.化學的發(fā)展必然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

B.化學會在環(huán)境保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C. 化學可以為人類研制新能源

D化學可以為人類研制新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資料或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科學探究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如圖為實驗室用等質量的高錳酸鉀和氯酸鉀(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錳)分別制取氧氣的數(shù)據(jù)分析示意圖。下列依據(jù)圖示信息得出的分析正確的是

A.同時開始加熱,先收集到氧氣的是氯酸鉀

B.用相同容積的試管制取較多量的氧氣時,宜選擇氯酸鉀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使氯酸鉀產(chǎn)生的氧氣質量增加

D.反應時間較長的是高錳酸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過程中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A.棉花紡成線 B.棉線織成布 C.棉布制成衣 D.棉衣著了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云南省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下圖是電解水實驗的示意圖:

(1)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

(2)a試管中氣體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

(3)該實驗可以得出如下結論:I.水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云南省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符號中,表示2個氯原子的是

A. Cl2 B. 2Cl2 C.2Cl D.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西省九年級上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的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