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根據圖1和圖2回答問題:
圖1 圖2
(1)甲、乙溶液中的溶劑是 。
(2)在t1℃時,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現(xiàn)象如圖1所示,要使剩余的甲固體繼續(xù)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圖2中a、b分別表示上述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在 ℃時,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b表示的是 物質(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曲線。
(4)右圖所示,小燒杯中盛放的是t2℃時所得的甲物質的飽和溶液。若將適量的下列物質分別小心地加入到大燒杯的水中,不斷攪拌,一定能夠使小燒杯中有固體析出的是 (填字母)。
A.冰 | B.濃硫酸 | C.硝酸銨 | D.干冰 |
(1)水 (2)加水(或升溫) (3)t2 乙 (4)A C D(全對2分)
解析試題分析:(1)觀察圖示并根據溶劑的定義判斷,甲、乙溶液中,溶解物質的是水,所以溶劑是水。
(2)觀察圖2可知,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上升而增大,因此可以通過加水或升高溫度的方法使剩余的甲固體繼續(xù)溶解。
(3)觀察圖2可知,ab交于一點時的溫度就是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的溫度;由于在t2℃時,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即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由圖1可知,在t1℃時,100克水中溶解的乙物質多,即乙的溶解度大;再結合圖2可知,b代表的是乙,a代表的是甲。
(4)由于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又因為t2℃的溶液是甲的飽和溶液,所以只要能使飽和溶液溫度降低的就能讓小燒杯中有固體析出,即只要加到大燒杯中的物質能夠吸熱即可。
A、冰融于水要吸熱,B、濃硫酸溶于水要放熱,C、硝酸銨溶于水要吸熱, D、干冰氣化要吸熱, E、氫氧化鈉溶于水要放熱,F(xiàn)、氧化鈣溶于水要放熱。故答案選ACD
考點: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液、溶質和溶劑的相互關系與判斷,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物質的三態(tài)及其轉化
點評:根據物質實際的溶解現(xiàn)象與溶解度曲線的特點相結合,可以確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解答有關溶解度的知識時,要注意以下幾點:談論溶解度必須指明溫度,沒有指明溫度的溶解度是沒有意義的;溶解度指的是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質的質量。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