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使之完全反應,在t℃時將殘留固體加入10克水中,充分攪拌后有7.6克固體未溶;保持溫度不變,再緩慢加入5.0克水恰至固體質(zhì)量不再變化,此時仍有5.0克固體未溶.則t℃時氯化鉀的溶解度可能是( )
A.91.2克
B.65.2克
C.52克
D.15.2克
【答案】分析:溶解度是指一定溫度下100g溶劑中溶解的溶質(zhì)的最大質(zhì)量.根據(jù)題意可知,10克水中溶解氯化鉀形成的溶液時飽和溶液.再緩慢加入5.0克水恰至固體質(zhì)量不再變化,此時仍有5.0克固體未溶,說明了5克水溶解了2.6克達到了飽和.根據(jù)溶解度的定義可以求出t℃時氯化鉀的溶解度.
解答:解:由題意可知:10克水中溶解氯化鉀形成的溶液時飽和溶液.再緩慢加入5.0克水恰至固體質(zhì)量不再變化,此時仍有5.0克固體未溶,說明了5克水溶解了2.6克達到了飽和.設t℃時氯化鉀的溶解度是x,由溶解度的定義可知:5克:2.6克═100克:x克,解得:x═52克.所以,t℃時氯化鉀的溶解度是52克,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有關(guān)溶解度的計算,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就要熟記和理解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意義和有關(guān)計算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反應的基本類型.
(1)硫在空氣中燃燒
 
 
;
(2)鎂帶在空氣中燃燒
 
 

(3)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
(4)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書寫下列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
(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3Fe+2O2
 點燃 
.
 
Fe3O4,化合反應
3Fe+2O2
 點燃 
.
 
Fe3O4,化合反應

(2)加熱高錳酸鉀產(chǎn)生氧氣.
2KMnO4
  △  
.
 
K2MnO4+MnO2+O2↑,分解反應
2KMnO4
  △  
.
 
K2MnO4+MnO2+O2↑,分解反應

(3)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
2KClO3
 MnO2 
.
2KCl+3O2↑,分解反應
2KClO3
 MnO2 
.
2KCl+3O2↑,分解反應

(4)火箭用液氧和液氫作推進劑,點火后發(fā)生的反應.
2H2+O2
 點燃 
.
 
2H2O,化合反應
2H2+O2
 點燃 
.
 
2H2O,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用符號表達式表示下列反應.
(1)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氧氣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3Fe+2O2
 點燃 
.
 
Fe3O4
3Fe+2O2
 點燃 
.
 
Fe3O4

(3)水在通電的情況下產(chǎn)生氫氣和氧氣
2H2O
 通電 
.
 
2H2↑+O2
2H2O
 通電 
.
 
2H2↑+O2

(4)在空氣中點燃紅磷
4P+5O2
 點燃 
.
 
2P2O5
4P+5O2
 點燃 
.
 
2P2O5

其中發(fā)生化合反應的有
(2)(4)
(2)(4)
發(fā)生分解反應的有
(1)(3)
(1)(3)
(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寫出下列反應的符號表達式,并用相應的序號填空:
(1)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
(2)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C+O2
 點燃 
.
 
CO2
C+O2
 點燃 
.
 
CO2

(3)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3Fe+2O2
 點燃 
.
 
Fe3O4
3Fe+2O2
 點燃 
.
 
Fe3O4
;
(4)石蠟在空氣中燃燒
石蠟+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水
石蠟+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水

(5)以上反應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1)
(1)
,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是
(2)(3)
(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寫出下列化學反應的符號表達式,并在括號中注明反應類型.
(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3Fe+2O2
 點燃 
.
 
Fe3O4
3Fe+2O2
 點燃 
.
 
Fe3O4
化合
化合
反應)
(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分解
分解
反應)
(3)電解水
2H2O
 通電 
.
 
2H2↑+O2
2H2O
 通電 
.
 
2H2↑+O2
.(
分解
分解
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