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4種常見物質(zhì),由氫、碳、氧、鈉、鈣5種元素中的2﹣3種組成.
(1)甲俗稱純堿,其化學式為 .
(2)乙是一種氧化物,遇水放出大量的熱,乙的名稱是 .
(3)丙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其微觀示意圖如圖1,請在方框中補全相應微粒的圖示.
(4)如圖2所示(夾持儀器略去,K1、K2均關閉),打開K1,待液體全部流下,立即關閉K1,觀察到產(chǎn)生大量氣泡,且燒杯中丁的溶液變渾濁.充分反應后,打開K1和K2,使液體全部流入錐形瓶,瓶中無明顯現(xiàn)象.
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燒杯中溶液變渾濁的原因 .
②取反應后錐形瓶中的溶液,測得pH=3,則該溶液中含有的溶質(zhì)除HCl外,還有 .
考點:
物質(zhì)的鑒別、推斷;生石灰的性質(zhì)與用途;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常見物質(zhì)的推斷題.
分析:
(1)碳酸鈉俗稱純堿,寫出化學式;
(2)根據(jù)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鈣能放出大量的熱分析回答;
(3)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不變分析;
(4)①根據(jù)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淀和和水分析回答;
②根據(jù)鹽酸、碳酸鈉、氫氧化鈣的性質(zhì)分析.
解答:
解:(1)甲俗稱純堿,則甲為碳酸鈉,化學式為Na2CO3.
(2)由于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鈣能放出大量的熱,氧化鈣是由鈣、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屬于氧化物,由此可知,乙的名稱是氧化鈣.
(3)由物質(zhì)的微觀構成可知,丙為甲烷,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由質(zhì)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不變可知,在方框中補應補充兩個水分子,見下圖:
(4)①由于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氫氧化鈣溶液變渾濁,氫氧化鈣是由上述中的元素組成的,所以,丁物質(zhì)是氫氧化鈣,反應的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②由題意可知,錐形瓶中的溶液的pH=3,說明溶液中有剩余的鹽酸,則碳酸鈉、氫氧化鈣完全反應,該溶液中含有的溶質(zhì)除HCl外,還有鹽酸與碳酸鈉、氫氧化鈣生成的NaCl、CaCl2.
故答為:(1)Na2CO3;(2)氧化鈣;(3);(4)①CO2+Ca(OH)2═CaCO3↓+H2O;②NaCl;CaCl2.
點評:
本題的推斷由組成物質(zhì)的元素做為限定條件,因此,熟悉常見物質(zhì)的組成、性質(zhì)及變化規(guī)律對該題中所涉及物質(zhì)的推斷就至關重要了.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自然界的水都是含有多種物質(zhì)的混合物,生產(chǎn)生活中需要的純凈水可以通過蒸餾得到.
(1)將剛剛蒸餾出來的水盛放在敞口的干凈容器里,一段時間后,蒸餾水的pH將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請你分析說明引起蒸餾水pH改變的原因.
(2)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為了增加水的導電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某次實驗時,在一定量的蒸餾水中加入50克15%的稀硫酸進行電解,結束后測得剩余溶液的質(zhì)量為100克,則剩余溶液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 | 餐具上的油污可用加入洗滌劑的水洗掉 |
| B. | 用大量的亞硝酸鈉腌漬蔬菜、魚、肉、蛋等 |
| C. | 為減少水體污染,可將生活污水集中處理達標后排放 |
| D. | 在火場的濃煙中逃生,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墻壁跑離著火區(qū)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區(qū)分下列各組物質(zhì)的兩種方法都正確的是( )
選項 | A | B | C | D |
區(qū)分物質(zhì) | 礦泉水和蒸餾水 | 人體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 | 氯化鈉和硝酸銨 | 純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
方案一 | 加肥皂水攪拌 | 帶火星的木條 | 加適量水溶解后測溫度變化 | 觀察顯性 |
方案二 | 觀察顏色 | 澄清石灰水 | 加熱石灰研磨,聞氣味 | 灼燒聞氣味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D、E為初中化學中常見的五種不同類型的物質(zhì),其中A為年產(chǎn)量最高的金屬單質(zhì),各種物質(zhì)間的反應和轉(zhuǎn)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zhì)之間可以發(fā)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zhì)可以轉(zhuǎn)化為另一種物質(zhì):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請寫出:
(1)B的化學式 .
(2)D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五種物質(zhì),均含同一種元素.其中,只有A為單質(zhì),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D與其它四種物質(zhì)屬于不同的類別,E是一種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的轉(zhuǎn)化關系如圖所示(反應條件和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已省略),請回答:
(1)D的化學式為 .
(2)請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A→C: ;B→E: ;
在日常生活中,對可能有物質(zhì)C生成的情況,我們應怎樣處理 .
(3)請寫出A元素形成的兩種單質(zhì)的名稱 .A的單質(zhì)之間組成元素雖然相同,但性質(zhì)、用途卻有著明顯的差異,其原因是 .由此,你對物質(zhì)的結構、性質(zhì)、用途之間的關系又什么認識 .A的單質(zhì)用途非常廣泛,請舉出一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NaCl、Na2CO3、AgNO3、BaCl2、HCl五種溶液之間的部分反應關系,線條相連的溶液之間可以發(fā)生化學反應.
(1)圖中還缺少一條連線,此線應連在 兩溶液之間(填字母)
(2)E是 溶液
(3)A和B反應有氣體生成,則C是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均為氧化物,D為單質(zhì).
(1)若轉(zhuǎn)化關系為A+BC+D,反應中能觀察到紅棕色固體逐漸變黑.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若轉(zhuǎn)化關系為A+BC+D,A、B、C、D均為氣態(tài)且D是密度最小的氣體,A與C的組成元素相同.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A、B、C、D四種沒有標簽的無色溶液,分別是稀鹽酸、碳酸鈉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中的一種,為了鑒別它們進行以下實驗,實驗步驟及現(xiàn)象如下:
(1)先分別取少量的四種溶液樣品于潔凈的試管中,再分別向四種溶液中滴加適量紫色石蕊溶液,結果A溶液顯紅色,B、C、D溶液顯藍色;
(2)B、C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根據(jù)現(xiàn)象回答下列問題:
①A物質(zhì)是 (填物質(zhì)名稱);D溶液中溶質(zhì)是 (用化學式表示);
②B和C溶液混合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③在A、B、C、D四種溶液中,若其中兩種溶液混合能發(fā)生反應但無明顯現(xiàn)象,加入另一種溶液,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則加入另一種溶液之前,兩種溶液混合反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