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6.某學生用量筒取液體時,使視線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讀數為18毫升;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面的最低處,讀數為12毫升,則該學生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為( 。
A.肯定大于6毫升B.肯定小于6毫升
C.肯定等于 6毫升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分析 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量筒要放平,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如果仰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低,若俯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高.根據量筒的讀數與實際值的關系來判斷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大小.

解答 解:初次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8mL是正確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12mL,俯讀數偏大,量取的液體實際體積偏小,即剩余體積小于12mL,所以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是肯定大于6mL.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量筒的使用,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讀數大,實際則偏小,仰視讀數小,實際則偏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已經發(fā)生了變質,固體是NaOH Na2CO3的混合物.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計算其變質程度,稱取10.6g 該固體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直至過量,得到數據如表:
樣品質量反應前總質量反應后總質量
10.6克148.5克146.3克
(1)列式計算該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
(2)請你分析,一定質量的NaOH固體,變質前后與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變質前消耗鹽酸的量等于變質后消耗鹽酸的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基本反應類型:
(1)加熱高錳酸鉀分解制氧氣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銅在空氣中加熱變黑2Cu+O2$\frac{\underline{\;\;△\;\;}}{\;}$2CuO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上述反應屬于化合反應的是(2)屬于分解反應的是(1)(填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再認識.
【實驗回顧】圖1是實驗室用紅磷燃燒來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

(1)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2)實驗原理:由于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瓶內氣壓減小,燒杯中水倒吸到集氣瓶.若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操作規(guī)范,用量筒測量進入瓶中水的體積,能粗略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3)①上面的實驗同時證明了氮氣有不能支持燃燒,且不和磷反應的化學性質;
②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集氣瓶中原空氣體積的$\frac{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紅磷的量不足;或裝置氣密性不好;或裝置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寫一條)
③上述實驗中紅磷不能用木炭代替,原因是木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與消耗的氧氣體積相等,實驗前后集氣瓶內壓強不變,故不能用木炭代替紅磷;
【問題提出】
有實驗資料表明:燃燒過程中當氧氣體積分數低于7%時,紅磷就無法繼續(xù)燃燒,因此通過上述實驗,測置結果與理論值誤差較大.
【實驗改進】
Ⅰ.根據鐵在空氣中生銹的原理(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等發(fā)生化學反應的過程)設計圖2實驗裝置,再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中飽和食鹽水、活性炭會加速鐵生銹.
Ⅱ.測得實驗數據如表
測量項目實驗前實驗后
燒杯中水的體積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集氣瓶(扣除內容物)和導管的容積
體積/ml80.054.5126.0
【表達交流】
(1)鐵生銹過程發(fā)生復雜的化學反應,首先是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Fe(OH)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Fe+2H2O+O2=2Fe(OH)2
(2)根據表中數據計算,改進實驗后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是20.2%(計算結果精確到0.1%).
(3)從實驗原理角度分析,改進后的實驗結果比前者準確度更髙的原因:(寫出其中一個原因)
①鐵的緩慢氧化使集氣瓶中的氧氣消耗更徹底,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②測量時考慮到導管容積和扣除內容物后的集氣瓶容積,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化學上重要的物質,請回答.
(1)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單質,其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CO和CO2都是碳的氧化物,其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自然界的水中含有泥沙、懸浮物和細菌等雜質,可用次氯酸殺死細菌.氯氣溶于水時生成次氯酸和鹽酸.某自來水廠凈化過程步驟如下:

①可除去大顆粒懸浮物雜質的步驟為B.②能殺菌的步驟為E.③氯氣溶于水的過程是化學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校同學要比較錳、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作出猜想:猜想一:錳>鐵>銅
猜想二:鐵>銅>錳
猜想三:Fe>Mn>Cu
【設計實驗】為了驗證猜想成立,同學們分為三組,分別針對一組猜想設計實驗方案.
(1)第一組驗證猜想一.實驗方案是將錳片、鐵片分別放入稀鹽酸中,觀察現象.
(2)第二組驗證猜想二.實驗方案是將錳片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觀察現象.
(3)第三組驗證猜想三.實驗方案是(只用兩個實驗):把錳片分別插入硫酸亞鐵溶液中和硫酸銅溶液中,觀察現象.
【實驗及結論】各組通過實驗和交流,確認猜想一是正確的.第一組實驗的現象是錳產生的氣泡比鐵快,鐵片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各組物質,全是混合物的是(  )
A.冰水共存物、干冰、氮氣B.石油、煤、天然氣
C.黃銅、氯化氫、液態(tài)氧D.石灰水、生石灰、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化學用語中,書寫正確的是( 。
A.硫酸鋁  AlSO4B.氧化鐵FeOC.五氧化二磷P2O5D.2個氫原子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