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B.C.D.

分析 A、根據(jù)給試管中得液體加熱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膠頭滴管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
C、根據(jù)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給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frac{1}{3}$,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nèi)或接觸試管內(nèi)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取用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掌握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根據(jù)侯德榜制堿法原理并參考下表的數(shù)據(jù),實驗室制備純堿Na2CO3的主要步驟是:將配制好的飽和NaCl溶液倒入燒杯中加熱,控制溫度在30~35℃,攪拌下分批加入研細的NH4HCO3固體,加料完畢后,繼續(xù)保溫30分鐘,靜置、過濾得NaHCO3晶體.用少量蒸餾水洗滌除去雜質(zhì),抽干后,轉(zhuǎn)入蒸發(fā)皿中,灼燒2小時,制得Na2CO3固體.四種鹽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                     
溫度
溶解度鹽
0℃10℃20℃30℃40℃50℃60℃100℃
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9.8
NH4HCO311.915.821.027.0----
NaHCO36.98.19.611.112.714.516.4-
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377.3
請回答:
(1)反應溫度控制在30~35℃,是因為若高于35℃,則NH4HCO3分解,若低于30℃,則反應速率降低;為控制此溫度范圍,采取的加熱方法為水浴加熱;
(2)加料完畢后,繼續(xù)保溫30分鐘,目的是使反應充分進行.靜置后只析出NaHCO3晶體的原因是NaHCO3的溶解度最小.用蒸餾水洗滌NaHCO3晶體的目的是除去NaCl、NH4Cl、NH4HCO3雜質(zhì)(用化學式表示);
(3)過濾所得的母液中含有NaHCO3、NaCl、NH4Cl、NH4HCO3(用化學式表示),需加入HCl,并作進一步處理,使NaCl溶液循環(huán)使用,同時可回收NH4Cl;
(4)測試純堿產(chǎn)品中NaHCO3含量的方法是:準確稱取純堿樣品W g,放入錐形瓶中加蒸餾水溶解,加1~2滴酚酞指示劑,用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c(mol/L)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紅色到無色(指示CO32-+H+=HCO3-反應的終點),所用HCl溶液體積為V1mL,再加1~2滴甲基橙指示劑,繼續(xù)用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黃變橙,所用HCl溶液體積為V2 mL.寫出純堿樣品中NaHCO3質(zhì)量分數(shù)的計算式:NaHCO3(%)=$\frac{c({V}_{2}-{V}_{1})M}{1000W}$×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中,書寫不正確的是( 。
A.氧氣 O2B.五氧化二磷  P2O5
C.高錳酸鉀K2MnO4D.水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到結論.結合下列實驗回答問題:

(1)如圖是甲、乙兩組同學分別設計的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兩個驗證實驗.請根據(jù)圖示進行思考回答(假設甲、乙兩組藥品反應前質(zhì)量均為m前、反應后質(zhì)量均為m后):
①甲組藥品反應前、后質(zhì)量關系為:m前=m后,驗證了質(zhì)量守恒,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②乙組藥品反應前、后質(zhì)量關系為:m前>m后,請解釋原因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從燒杯中逸出,總質(zhì)量減少,該實驗若試劑不變,應如何改進此裝置將燒杯改成密閉容器;
(2)圖A所示實驗可觀察到酚酞溶液現(xiàn)象為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該實驗中沒有涉及的性質(zhì)是B(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B.氨分子有一定質(zhì)量  C.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
(3)圖B所示實驗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關于該實驗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B、D、E(填字母).
A.實驗時紅磷一定要足量           
B.點燃紅磷前先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
C.紅磷熄滅后立刻打開彈簧夾       
D.最終進入瓶中水的體積約為氧氣的體積
E. 該實驗必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如圖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表中磷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x=15.
(2)表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元素名稱是氬.
(3)在化學反應中,每個鋁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鋁離子的離子符號是Al3+
(4)上表中金屬元素有3種;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與原子結構中的最外層電子關系密切.
(5)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處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電子層數(shù)相同.
(6)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是D.
A.電子數(shù)不同   B.相對原子質(zhì)量不同  C.中子數(shù)不同 D.質(zhì)子數(shù)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有關氧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B.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中,可以將紅磷換成木炭
C.通常情況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
D.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是可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可選用的試劑是氯化鋇溶液;除去鹽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可先加入適量的硝酸鋇溶液,然后再過濾,就可以得到較純的鹽酸;若要證明混合溶液中含有Cl-和SO42-應先加入適量的硝酸鋇溶液,再加稀硝酸,證明SO42-存在并除去SO42-,將沉淀濾去,在濾液中,再加入適量的硝酸鋇溶液,再加硝酸銀溶液證明Cl-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結合圖示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①的名稱是:集氣瓶.
(2)如果要收集比較干燥的氧氣,則選用C裝置收集;實驗室若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
(3)若采用高錳酸鉀選擇A和D裝置制取并收集氧氣,則對A裝置進行的改進是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還需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使導管阻塞.實驗結束時應先撤離導管再熄滅酒精燈,否則會導致水倒吸引起試管炸裂,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4)檢驗一瓶氧氣是否收滿的方法是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如木條復燃,則氣體已滿.
(5)某初三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在對氧氣性質(zhì)進行探究時,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小李同學取一段鐵絲窗網(wǎng)上的細鐵絲,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氣中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結果沒有觀察到“火星四射”的現(xiàn)象.造成此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鐵絲表面的銹未打磨干凈(合理均可);另一同學用收集的氧氣做鐵絲燃燒實驗后發(fā)現(xiàn)集氣瓶底炸裂,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沒有在集氣瓶底放少量的水或細沙,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鐵+氧氣$\stackrel{點燃}{→}$四氧化三鐵,該反應所屬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
②從某網(wǎng)頁上查閱到如下信息: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需氧氣的最低體積分數(shù)應在30%~50%之間.為探究更加具體和準確的數(shù)據(jù),興趣小組的同學用排空氣法向集氣瓶中通入一定體積的氧氣,通入氧氣的體積占集氣瓶容積的體積分數(shù)和有關實驗現(xiàn)象如表表:
1號瓶
(收集34%的氧氣)
2號瓶
(收集35%的氧氣)
3號瓶
(收集36%的氧氣)
4號瓶
(收集37%的氧氣)

不復燃

不復燃,但很亮

很亮,復燃

立即復燃
這時,小張同學脫口而出:“氧氣約占36%時就是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最低體積分數(shù)”,而其他同學立即反對,理由是該瓶中還有體積為64%的空氣,空氣中也有氧氣,你認為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所需氧氣的最低體積分數(shù)為49%(實驗數(shù)據(jù)均取整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在Cu(NO32、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在濾液中滴加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則濾渣中一定含有的固體是銀,寫出生成白色沉淀的方程式HCl+AgNO3═AgCl↓+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