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3個鈉離子 3Na1+ B.1個氮分子 N2
C.2個氧原子 O2 D.硫酸鐵 FeSO4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生鐵是鐵和碳的合金,為測定某生鐵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稱取該樣品6.0克加入到足量的稀鹽酸里,充分反應后質(zhì)量減少了0.2克.求:
(1)產(chǎn)生的氫氣的質(zhì)量為: 克;
(2)生鐵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結果保留至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通過學習化學,我們了解了許多化學物質(zhì),下列物質(zhì)用途與其依據(jù)的性質(zhì)或解釋不符合的是( 。
A. 炭黑常用來制作炭素墨水﹣﹣﹣﹣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
B. 氧氣用于金屬切割﹣﹣﹣﹣﹣氧氣具有助燃性
C. 洗潔精用于除油污﹣﹣﹣﹣﹣洗潔精能溶解油污
D. 用食醋可除去熱水瓶膽的水垢﹣﹣﹣﹣﹣食醋具有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蔗糖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物質(zhì),某興趣小組對“蔗糖的組成”進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組同學認為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一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葡萄糖和氧氣,進一步轉(zhuǎn)化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實驗驗證】
方案一:小明將蔗糖在氧氣中燃燒,檢驗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結論“蔗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小剛認為該方案不合理,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_.
方案二:小剛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開始先通入一會兒氮氣,然后關閉彈簧夾,點燃酒精燈給蔗糖加強熱.
(1)觀察到________出現(xiàn),說明蔗糖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
(2)觀察到硬質(zhì)玻璃管中殘留有黑色固體,他猜測該黑色固體是單質(zhì)碳,并繼續(xù)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另選試劑進行了驗證單質(zhì)碳的實驗.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如下:
實驗過程 | 實驗現(xiàn)象 |
__________,點燃酒精燈加熱 | ①硬質(zhì)玻璃管中的黑色固體劇烈燃燒,發(fā)成白光; ②__________ |
寫出上述實驗過程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蔗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拓展交流】方案二中,先通入一會兒氮氣的原因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正確的實驗操作能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請寫出下列不正確操作可能會帶來的后果。
(1)點燃可燃性氣體如氫氣前,未檢驗氣體的純度點燃可能 。
(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未在試管口放棉花團 。
(3)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采取俯視讀數(sh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蝦青素(C40H52O4)是一種具有極強的抗腫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質(zhì),可增強動物免疫力。下列有關它的說法正確的是
A.蝦青素是一種氧化物
B.蝦青素是由96個原子構成
C.蝦青素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596
D.蝦青素中碳、氫、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0:1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貴在創(chuàng)新,以下是對部分化學實驗的改進,其中不能達到目的是
A | B | C | D | |
改 進 后 實 驗 | 燃燒條件 | CO還原氧化銅 | 測定氧氣含量 | 檢驗氣密性 |
目的 | 防止燃燒產(chǎn)物 污染空氣 | 防止尾氣對大氣的污染 | 不用酒精燈點燃, 使測定結果更精確 | 現(xiàn)象更明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乙烯(C2H4)是石油煉制的重要產(chǎn)物之一。常溫常壓時,乙烯是一種氣體,它與另一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87%,則另一種氣體可能是
A. H2 B. C2H2 C. CH4 D. 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類是學習化學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質(zhì)是按單質(zhì)、鹽、混合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
A. 氧氣、碳酸鈣、空氣
B. 氫氣、硫酸鈉、水
C. 甲烷、食鹽、冰水
D. 金剛石、熟石灰、石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