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11?塘沽區(qū)二模)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日常生活與工農業(yè)生產都離不開水.

(1)天然水中含有許多雜質,向其中加入明礬,經溶解、靜置、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吸附
吸附
性除去異味,再殺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生活中常通過
煮沸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用圖甲所示.通電一段時間后,試管1中所收集的氣體為
氫氣
氫氣
,該實驗說明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3)圖乙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
①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CBA
CBA

②當A中混有少量B時,可用
降溫結晶
降溫結晶
方法提取純A
③在t1℃時,將25gA物質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再升溫至t2℃(不考慮溶劑的揮發(fā)),在升溫過程中,A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變化情況是
先逐漸增大,后保持不變
先逐漸增大,后保持不變

④氫氣燃燒產物是水,被認為是最清潔的燃料,其制備及燃燒過程中會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反應的微觀過程可用圖一、圖二表示:則參加反應的甲烷與生成水的質量之比為
4:9
4:9
分析:(1)根據活性炭的吸附性、硬水軟化的方法分析回答;
(2)根據電解水實驗的現象和結論分析回答;
(3)①根據溶解度曲線的意義,比較某一溫度時溶解度的大;
②根據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判斷分離混合物的方法;
③根據溶解度進行有關的計算與分析.
④觀察圖示,找出甲烷與生成的水的微粒數目關系,再計算出質量比.
解答:解:(1)由于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天然水中的異味,生活中常通過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由電解水的裝置可知,試管1中所收集的氣體較多為氫氣.電解水生成了氫氣和氧氣,說明了水是由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3)①由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知,在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C>B>A.
②由A、B的溶解度曲線可知,A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B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當A中混有少量B時,可用降溫結晶方法提取純A.
③由A的溶解度曲線可知,在t1℃時A的溶解是40g,由溶解度的含義可知,在t1℃時,將25gA物質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得到是飽和溶液,有未溶解的物質A,由于A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再升溫至t2℃(不考慮溶劑的揮發(fā)),在升溫過程中,A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變化情況是先逐漸增大,后保持不變.
④由反應的微觀過程圖一、圖二可知,參加反應的甲烷與生成的水的微粒的個數關系式是1:2.所以,參加反應的甲烷與生成水的質量之比為:(12+1×4):【2×(1×2+16】=4:9.
故答為:(1)吸附;煮沸.(2)氫氣;由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3)①C>B>A;②降溫結晶③先逐漸增大,后保持不變④4:9.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水的凈化、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的意義,難度變大,屬于基礎的知識,應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塘沽區(qū)二模)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塘沽區(qū)二模)以下是某化學實驗小組設計的實驗方案,其中既能達到預期目的,又可行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塘沽區(qū)二模)白色固體A中可能含有BaCl2、NaOH、Na2CO3、Na2SO4、CaCO3中的一種或幾種,按下列流程進行試驗,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塘沽區(qū)二模)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質.
(1)碳單質包括金剛石、石墨和C60等,其中有分子直接構成的物質是
C60
C60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的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用墨繪制的《清明上河圖》能夠保存至今,是因為
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金剛石、石墨、C60的化學性質相似,如它們都有可燃性,試寫出C60在空氣中完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60+60O2
 點燃 
.
 
60CO2
C60+60O2
 點燃 
.
 
60CO2

(3)CO具有毒性是它易于人體血液中的
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
結合,導致人體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4)近年來科學家正致力于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其中一種方法是:將空氣中的CO2壓縮后貯藏于冰冷的深海,但有科學家擔心這樣做會增加海水的酸度,導致海洋生物死亡.CO2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
CO2+H2O═H2CO3
CO2+H2O═H2CO3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