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6分)配制溶質質量分數(shù)一定的氯化鈉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順序進行。請回答下列問題:
(1)計算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5%的氯化鈉溶液所需:氯化鈉 g。
(2)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時,發(fā)現(xiàn)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向左盤,應 。
A.增加適量氯化鈉固體
B.減少適量氯化鈉固體
C.調節(jié)平衡螺母:
(3)用量筒來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為1g/cm3),量筒的規(guī)格是 (從下列中選用:10mL、25 mL、50 mL、100 mL);若仰視量取水,則所配制的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會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如果不小心將配制好的溶液 濺到外面一些,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4)將氯化鈉和水依次倒入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其目的是 。
【答案】(1)5 (2)B (3)100ml 偏小 無影響 (4)攪拌 加速溶解
【解析】
試題分析:(1)計算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5%的氯化鈉溶液所需:氯化鈉的質量為100g×5%=5g;
(2)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時,發(fā)現(xiàn)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向左盤,使用天平時要求左物右碼,故應B.減少適量氯化鈉固體;
(3)用量筒來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為1g/cm3),量筒的選擇標準是一次量取且僅大于所量的體積,故量筒的規(guī)格是100ml;若仰視量取水,則造成量取的水的體積增大,故所配制的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會偏;如果不小心將配制好的溶液濺到外面一些,溶質和溶劑按比例倒出,故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無影響;
(4)將氯化鈉和水依次倒入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其目的是攪拌 加速溶解。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過氧化氫(H2O2)的水溶液俗稱雙氧水,關于過氧化氫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過氧化氫是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的
B. 過氧化氫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C. 過氧化氫是由一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構成的
D. 過氧化氫是由兩個氫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能解詩人的浪漫。“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詩人在遠處就能聞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B.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C.分子之間有間隔 D.分子可以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 年10 月,屠呦呦由于發(fā)現(xiàn)了青蒿素(C15H22O5)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下列有關青蒿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青蒿素是一種化合物
B.青蒿素由三種元素組成
C.青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92
D.青蒿素中碳、氫、氧三種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5:2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邏輯推理是學習化學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說法正確的是
A.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所以帶電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所以純凈物一定是由同種分子構成
D.氧、硫、氯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均多于四個,所以非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多于四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小明要參加中考,他媽媽為了給他增加營養(yǎng),制定了如下表所示的食譜。
(1)米飯中主要含有的營養(yǎng)素是_________。為了使營養(yǎng)均衡,你建議應該增加的食物是________(填“蔬菜”或“火腿腸”)。
(2)下列關于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①或②序號)
①為了防止缺鈣,青少年應大量吃鈣片
②幼兒或青少年缺鈣可能患佝僂病
(3)小明媽媽在廚房用到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屬于天然纖維的是________
(填①~③序號,下同),屬于金屬材料的是________,屬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①鐵鍋 ②棉布圍裙 ③合成橡膠手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做法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相違背的是
A.將工業(yè)廢水注入地下,治理水污染
B.研發(fā)可降解的塑料,減少“白色污染”
C.開發(fā)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D.推行自行車、公交車等出行方式,減少“碳”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