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75%
10.黃銅是一種外觀與黃金很相似的銅鋅合金(只含有銅和鋅)為了測定其中銅的含量,現(xiàn)稱取10克樣品于燒杯中,將100克稀鹽酸分五次加入到10克黃銅樣品中,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
次數(sh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克2020202020
剩余固體的質量/克8.256.5mn4
(1)經(jīng)分析,表中的m,n的值分別是4.75克和4克;
(2)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shù)是40%.
(3)試計算,用這樣的黃銅65克可制得多少克氫氣?

分析 (1)第一、二兩次可知每用20g稀鹽酸,消耗固體的質量為1.75g,第三次加入的鹽酸被完全反應掉,剩余固體質量變?yōu)?.5g-1.75g=4.75g,如果第四次加入的鹽酸被完全反應掉,剩余固體質量變?yōu)?.75g-1.75g=3g,比較第五次的數(shù)據(jù)可以知道,第四次鹽酸沒有完全反應,剩余固體的質量為4g,即第五次加入的稀鹽酸沒有反應,可以據(jù)此求算出鋅的質量分數(shù);
(2)最后剩余固體的質量是銅的質量,進而計算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shù);
(3)根據(jù)(2)的解答,利用鋅的質量結合化學方程式求算出氫氣的質量.

解答 解:(1)第一、二兩次可知每用20g稀鹽酸,消耗固體的質量為1.75g,第三次加入的鹽酸被完全反應掉,剩余固體質量變?yōu)?.5g-1.75g=4.75g,如果第四次加入的鹽酸被完全反應掉,剩余固體質量變?yōu)?.75g-1.75g=3g,比較第五次的數(shù)據(jù)可以知道,第四次鹽酸沒有完全反應,剩余固體的質量為4g,即第五次加入的稀鹽酸沒有反應,所以表中的m,n的值分別是4.75g和4g;
(2)第五次反應后固體質量不再減少,說明銅的質量是4g,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shù)為:4g10g×100%=40%;
(3)65克黃銅中鋅的質量為65g×(1-40%)=65g×60%
設:生成氫氣的質量為x.
Zn+2HCl═ZnCl2+H2
65             2
65g×60%       x
6565g×60=2x
x=1.2g
答:生成氫氣1.2g
故答案為:(1)4.75;4;(2)40%;(3)1.2g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判斷物質間的反應關系以及運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能力.學生需認真分析反應關系,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才能解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酸雨,是目前人類遇到的全球性區(qū)域災難之一.煤燃燒產(chǎn)生的SO2氣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原因是SO2能與水結合生成弱酸性亞硫酸(H2SO3).
【查閱資料】①H2SO3易分解生成H2O和SO2②H2SO3和SO2都能使紅色的品紅溶液褪色.
③H2SO3、亞硫酸鹽都易與空氣中的氧氣或稀硝酸反應生成H2SO4、硫酸鹽.
④BaSO3不溶于水,可與鹽酸、硫酸反應,BaSO3與酸的反應跟CaCO3與酸反應相似.
寫出BaSO3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BaSO3+2HCl=BaCl2+SO2↑+H2O.
小剛同學利用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向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的酸雨(pH約為3)中加入足量的NaOH,并就反應后混合溶液中鹽的成分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反應后的混合溶液中鹽的成分是什么?
【進行猜想】猜想1:只有Na2SO3; 猜想2:只有Na2SO4;  猜想3:既有Na2SO4,也有Na2SO3
【實驗探究】限選試劑:稀硫酸、稀鹽酸、稀硝酸、氯化鋇溶液、石灰水、品紅溶液、石蕊溶液
步驟實驗操作預期現(xiàn)象與結論
1分別在A、B兩只試管中各加入2mL反應后的混合溶液
2向A試管中滴加幾滴品紅溶液,再滴入足量的稀硫酸有氣泡產(chǎn)生,品紅溶液褪色,
證明含有Na2SO3
3向B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再加入稀鹽酸
,證明含有Na2SO4,則猜想3成立.
【反思與交流】防止酸雨保護環(huán)境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少用煤做燃料.(寫出其中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為了測定蠟燭中碳、氫元素的質量分比,同學們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步驟如下:先分別稱量蠟燭、裝置Ⅰ、裝置Ⅱ的質量.按圖示連接好儀器,點燃蠟燭,同時從a導管口抽氣.一段時間后熄滅蠟燭,再分別稱量蠟燭、裝置Ⅰ、裝置Ⅲ的質量.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蠟燭裝置Ⅱ裝置Ⅲ
反應前的質量/g15.8182.3212.2
反應后的質量/g14.4184.1216.6
(1)該實驗中測得水的質量為1.8gg,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g.由該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蠟燭中碳、氫元素的質量之比為6:1;
(2)裝置Ⅱ和裝置Ⅲ的順序能否顛倒?不能(填“能”或“不能”).
(3)理論上,裝置Ⅱ和裝置Ⅲ增加的總質量大于蠟燭失去的質量,其原因是與消耗的蠟燭比較,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增加了參加反應的氧氣所含氧元素.
(4)該實驗能否準確測出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因為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也能被裝置Ⅱ、裝置Ⅲ吸收.
(5)裝置Ⅰ利用了濃硫酸的吸水性,寫出裝置Ⅲ中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碳元素是組成許多物質的基本元素.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它們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氣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CH4
(2)在440℃和高壓條件下,金屬鈉與二氧化碳反應能生成金剛石和碳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CO2+4Na\frac{\underline{\;440℃\;}}{高壓}2Na2CO3+C.
(3)由碳元素組成的“碳海綿”是已知最輕、多孔結構的固體材料.據(jù)此,另寫一條“碳海綿”的性質:具有吸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金屬隨處可見,研究金屬的性質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屬.
(1)下列金屬制品中,利用金屬導電性的是C (填字母序號).

(2)為了達到收舊利廢節(jié)能減排的目的,從含有金屬鎂、鐵、銅的粉末中,分離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關金屬,某車間做了如下實驗:

①金屬B是Cu(用化學式表示).
②操作a的名稱是過濾;步驟②所涉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該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質中所含少量雜質的方法,其中錯誤的是( �。�
選項物質雜質除去雜質的方法
A加適量過量的鹽酸,過濾
BNaCl溶液Na2CO3滴加硫酸溶液至不再產(chǎn)生氣泡
CCaOCaCO3高溫
DNaOH溶液Ca(OH)2加入適量的Na2CO3,過濾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在60℃時,從50g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剩余的溶液與原溶液比較,溶液中的下列量沒有變化的是( �。�
①溶質的質量②溶劑的質量③溶液的密度④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現(xiàn)將3gA與足量B混合加熱,A和B發(fā)生反應,3gA完全反應生成8gC和4gD,則參加反應的A與B的質量之比是( �。�
A.1:1B.1:2C.1:3D.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為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時,N點表示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
D.在t1℃時,100 g乙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25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