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某;瘜W小組在利用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探究酸堿中和反應時,利用數(shù)字化傳感器測得燒杯中溶液pH的變化,其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c點所示溶液呈堿性

B.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2SO4和H2SO4

C.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燒杯中

D.由a點到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考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據c點的pH小于7,溶液顯酸性,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a點的pH大于7,溶液顯堿性,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圖象中pH值的變化是從大于7逐漸的減小到小于7,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由a到b點的pH值的變化是從大于7逐漸的減小到等于7,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c點的pH小于7,溶液顯酸性,故錯誤;

B、a點的pH大于7,溶液顯堿性,溶液中的溶質是硫酸鈉和氫氧化鈉,故錯誤;

C、由圖象可知,pH值是開始時大于7逐漸的減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顯堿性,然后不斷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減小,說明是把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故錯誤;

D、由a到b點的pH值的變化是從大于7逐漸的減小到等于7,可以說明酸和堿發(fā)生了中和反應,故正確.

答案:D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掌握溶液的酸堿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系、從數(shù)形結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太陽能、核能、風能等是值得開發(fā)和利用的新能源

B.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氣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不再有利用價值

D.人類利用的能量都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如圖是三個變化的微觀過程示意圖,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表示氯原子.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宏觀角度看,物質F屬于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變化Ⅱ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反應.

(2)從微觀角度看,變化Ⅰ、變化Ⅱ的本質區(qū)別是  ,變化Ⅱ、變化Ⅲ中一定不變的粒子是 氫原子、 

(3)試寫出變化Ⅲ表示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要使如圖裝置中的小氣球鼓起來,則使用的固體和液體可以是(  )

①硝酸銨和水;②鐵和稀硫酸;③固體氫氧化鈉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鹽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分析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埋正確的是( 。

A.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

B.燃燒都伴隨著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所以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就是燃燒

C.鹽是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構成的物質.硝酸銨中沒有金屬陽離子,不屬于鹽

D.分子、原子都是不顯電性的粒子.不顯電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分析、類比和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類比和推理正確的是(  )

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濃鹽酸也具有吸水性

B.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離子是帶電荷的微粒,所以帶電荷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D.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但它們的分子構成不同,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課堂上同學們正在進行酸、堿、鹽知識的探究,以下是教學片斷,請你參與其中并認真填寫空格.

【學生實驗】將二氧化碳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到前者變渾濁,后者無明顯現(xiàn)象.

【學生板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原理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提出問題】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無明顯現(xiàn)象,兩者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猜想假設】猜想①:兩者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猜想②:兩者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

【實驗探究】

(1)小華設計了如圖所示的A、B兩個實驗.實驗現(xiàn)象:A中軟塑料瓶変癟,B中 (2)小紅認為小華的實驗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使容器內壓強降低.小明同學卻對此提出質疑,他認為小華的實驗不嚴謹,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學嚴謹?shù)慕Y論,仍利用該裝置,補做的對比實驗是  

(3)小寧設計的是通過檢驗生成物來驗證猜想,請幫她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向B實驗后的溶液中加入

 稀鹽酸(或氯化鈣溶液等) 

  

 驗證了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實驗結論】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了反應.

【反思拓展】通過此探究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沒有明顯現(xiàn)象的化學反應,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證明反應的發(fā)生,這兩個角度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鑒別物質所用的方法或試劑,錯誤的是( 。

A.氧氣和氮氣﹣﹣用燃著的木條

B.鐵粉和炭粉﹣﹣用稀硫酸

C.鋅片和銀片﹣﹣硫酸銅溶液

D.CO和CO2﹣﹣用干燥的石蕊紙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一大燒杯倒扣在培養(yǎng)皿上,培養(yǎng)皿上所放物質如圖所示.下列對有關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確的是( 。

A.Ⅰ處試液變藍 B.Ⅱ處溶液變渾濁

C.Ⅲ處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D.Ⅳ處試紙變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