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涉及到學科觀點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根據(jù)微粒觀: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B.根據(jù)轉化觀:氫氣和水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
C.根據(jù)守恒觀:100ml質量分數(shù)為20%的氯化鈉溶液,加100ml水后質量分數(shù)變?yōu)?0%

分析 A、根據(jù)水的微觀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氫氣的化學性質、水的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故選項說法錯誤.
B、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水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故選項說法正確.
C、100ml質量分數(shù)為20%的氯化鈉溶液,溶液的質量不是100g,而100ml水的質量等于100g,混合后溶液的質量不等于200g,則質量分數(shù)變不是10%,等質量混合時才是10%,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水的微觀構成、氫氣的化學性質、水的性質、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小小塑料袋,環(huán)保大問題.國務院發(fā)出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暑假中的某一天,小明和媽媽到某大型超市購物.發(fā)現(xiàn)超市提供的新塑料包裝袋與以前的有所不同:①新塑料袋上印有塑料種類和回收標志;②新塑料袋更厚也更結實;③新塑料袋有償提供.針對上述三個方面的變化,小剛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減少了塑料袋的廢棄,減輕了“白色污染”:①便于分類回收;②不容易破損,可重復使用;③從節(jié)約開支的角度,促使人們少用塑料袋;你認為上述說法正確的是①②③(用序號填空).在生活中可用布袋和竹筐等_來代替塑料包裝袋盛裝物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環(huán)境污染、食品安全問題總是時有發(fā)生,毒膠囊事件是指一些企業(yè)用皮革廢料熬制成的工業(yè)明膠制成藥用膠囊,最終流人藥品企業(yè),進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加工時要使用含鉻的鞣制劑,因此這樣制成的膠囊,往往重金屬鉻超標.高價態(tài)鉻對人體的毒性非常強,對肝、.腎等內臟器官和DNA造成損傷,在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誘發(fā)基因突變.常見的重鉻酸鉀(K2Cr2O7)為橙紅色晶體,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加熱時能分解,與有機物接觸摩擦,撞擊能引起燃燒,與還原劑(如酒精)反應生成三價鉻離子(根據(jù)這一原理,交警可以現(xiàn)場檢查司機是否酒后駕車).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往往重金屬鉻超標”中的“鉻”是指B(填序號);
A.鉻金屬單質      B.鉻元素
(2)K2Cr2O7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6;
(3)以上描述中,屬于K2Cr2O7的化學性質的是(任寫一點):加熱時能分解與有機物接觸摩擦,撞擊能引起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桂平市在挖掘運河時,開采到了大量石灰石,某興趣小組為了測定該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取石灰石樣品與足量稀鹽酸在燒杯中反應(假設石灰石樣品中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有關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反應前反應后
實驗
次數(shù)
燒杯和稀鹽酸的質量石灰石樣品的質量燒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質量
1200g15g210.6g
2250g15g260.6g
(1)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兩次反應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8 g.
(2)求該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構建知識網(wǎng)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如圖是關于鹽酸化學性質的知識網(wǎng)絡,“-”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fā)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轉化成另一種物質,A、B、C屬于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完善這個知識網(wǎng)絡:
(1)寫出一組A、B、C的化學式:ANa2CO3;BHNO3;CNaOH.
(2)根據(jù)自己得出的知識網(wǎng)絡寫出①②化學方程式:①Na2CO3+2HNO3=2NaNO3+H2O+CO2↑,②Zn+2HCl=Zn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1)元素周期表是同學們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請根據(jù)鎂元素的“身份證”(如圖1),在圖中的橫線上寫出有關鋁元素的6個信息.

(2)如圖2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根據(jù)圖示,完成下列問題.
①在t1℃時,a、c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②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至t1℃時,三種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大小關系為b>a>c.
③用同一種方法可以使a、b、c三種物質的溶液都能析出晶體.該方法是蒸發(fā)結晶.
④t2℃時,用固體a配制成50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30%的,所用量筒的量程為50mL(填“10mL”、“50mL”、“100mL”),所配制得溶液為不飽和(填“飽和”、“不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甲、乙兩個實驗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做了一個興趣實驗,證明了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產物中有碳酸鈉生成.他們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在玻璃管中加入石灰石和稀鹽酸,在氣球中收集二氧化碳氣體;
②使玻璃管中的液體流入燒杯.并用清水沖洗玻璃管;
③向玻璃管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使它與氣球中的二氧化碳反應;
④使玻璃管中的液體流入燒杯.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步驟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2)在步驟①的操作中,先在玻璃管中加入石灰石,關閉K2,打開K1和K3,從分液漏斗中加入稀鹽酸,然后的操作是關閉K1,待氣球不再脹大后關閉K3(或關閉K1,待氣球脹大到一定程度后關閉K3,打開K1或K2).
(3)在步驟④中,甲乙兩組觀察到了不同的現(xiàn)象.甲組發(fā)現(xiàn)燒杯中液體變渾濁;乙組發(fā)現(xiàn)燒杯中產生了大量氣泡.兩組產生不同現(xiàn)象的原因是甲組是CaCl2與Na2CO3反應,乙組過量的鹽酸與Na2CO3反應.
(4)實驗過程中,同時打開K1、K2才可以使玻璃
管中的液體流出.若關閉K1、K3,只打開K2,一段時間后液體不再流下.其原因是玻璃管外壓強大于管內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寫出下列化學符號中“2”的含義:
(1)2H氫原子的個數(shù)為2;
(2)H2O1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某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粒子屬于( 。
A.陰離子B.陽離子C.原子D.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