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NaNO2(亞硝酸鈉)、NaCl和物質M (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請根據圖象和有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①t2℃時,NaNO2、NaCl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②如圖2所示,當往試管中加入5mL稀鹽酸時,試管內立刻產生大量氣泡,同時放熱使燒杯中飽和溶液變渾濁(不考慮水分蒸發(fā)).請判斷:該飽和溶液中的溶質是NaNO2、NaCl和M中的
 

③分別將NaNO2、NaCl和M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時,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2)如圖3是小華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NaCl溶液的實驗操作示意圖:
①圖3中的玻璃儀器分別是廣口瓶、量筒、
 
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
 

②指出圖②中的一處錯誤操作
 

③配制時應選擇
 
(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④用上述圖示的序號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順序
 
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1)根據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
①比較三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
②由題意可知,升溫時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出現渾濁,說明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
③根據某溫度下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和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有很大的關系解答;
(2)
①(1)根據圖中常見儀器分析.
(2)根據天平的稱量操作和溶質質量分數計算公式計算分析.
(3)根據量筒選擇時要一次測出并且所量取的液體體積最接近量筒規(guī)格分析.
(4)根據固體溶質加水溶解,配制步驟計算-稱量-溶解分析.
解答:解:(1)
①由三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知,在t2℃時,三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NaNO2>NaCl>M,故答案為:NaNO2>NaCl>M
②由題意可知,升溫時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出現渾濁,說明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故答案為:M
③在t2℃時,三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NaNO2>NaCl>M,因此三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NaNO2>NaCl>M,當降溫至t1℃時,由于NaNO2和NaCl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因此它們的飽和溶液中就會有晶體析出,但溶液仍舊是飽和溶液,由于在t1℃時,NaNO2比NaCl的溶解度大,因此降溫以后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NaNO2>NaCl;但由于M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溫時,M的飽和溶液就會變成不飽和溶液,但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雖然在t1℃時,NaCl和M的溶解度相等,但由于M已是不飽和溶液,因此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NaCl>M,故答案為:NaNO2>NaCl>M
(2)
①根據圖中常見儀器,圖中的玻璃儀器還有燒杯.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
②天平稱量要左物右碼,稱量時物品和砝碼放反了;
③量筒選擇時要一次測出并且所量取的液體體積最接近量筒規(guī)格,需95mL水故選100mL的量筒,故答案:100mL.
④固體溶質加水溶解,配制步驟計算-稱量-溶解,故答案:④②①⑤③.
答案:
(1)
①NaNO2>NaCl>M;
②M;
③NaNO2>NaCl>M;
(2)
①燒杯;
②物品和砝碼放反了;
③100;
④④②①⑤③.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解決相關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配制溶液兩種常見操作:固體溶質加水溶解,配制步驟計算-稱量-溶解;液體加水稀釋,配制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物質溶于水時,可能會使溶液的溫度發(fā)生改變
B、汗水浸濕后晾干的衣服會有白色的斑跡,是因為水分蒸發(fā)后鹽分結晶析出
C、改變條件,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可相互轉換
D、氯化鈉在20℃時溶解度為36g,則100g氯化鈉溶液中含有NaCl3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珍珠(主要成分CaCO3)加工成的“珍珠粉”是一種名貴中藥材、保健品,可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假冒的“珍珠粉”,僅用肉眼觀察難辨真假.為了向消費者提供鑒別方法,需找出真假“珍珠粉”理化性質上的差異,工商局提供了真、假“珍珠粉”樣品,請你展開探究:(主要寫出猜想、方案,不需要說出方案實施的具體結果)
猜想一:
 

方案一:
 

猜想二:
 

方案二:
 

猜想三:
 

方案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化學用語填空:
(1)鎂
 

(2)2個氮氣分子
 
;
(3)5個硫酸根離子
 

(4)溫室氣體
 
;
(5)+6價的硫元素
 
;
(6)由Fe3+和OH- 構成的氫氧化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核電荷數為1~18的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問題: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結構的共同之處是
 
;該周期中,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變化規(guī)律是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類型的變化情況是
 

(3)寫出核外電子排布與氖原子相同的陽離子和陰離子符號各一個:
 
,
 

(4)寫出含有氮元素的常見氧化物、酸、堿、鹽的化學式各一個:
物質的類別 氧化物
物質的化學式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有兩瓶無色液體,只知道其中一瓶為食醋,另一瓶為生理鹽水.請區(qū)別它們:(任意回答兩種方法,不要求寫具體操作和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來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很多,圖1所示的是小明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測定方法.實驗過程是:
第一步: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五等份,并做好標記.
第二步: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請問:①紅磷燃燒的現象是
 

第三步: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發(fā)現集氣瓶內的水面
 
,集氣瓶內余下的氣體主要是
 

②該實驗可得出關于空氣成分的結論
 

③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
1
5
,請分析可能的兩種原因:
 
;
 

④上面的實驗同時證明了氮氣的一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請各寫一點.
 
;
 

⑤某同學對實驗進行反思后,提出了改進方法(如圖2所示 ),你認為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根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A表示鎂的原子序數為
 
,相對原子質量為
 

(2)圖B表示的是
 
(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的原子;
(3)圖A、B表示的兩種元素可形成化合物.該事實能說明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是構成物質的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取四份50克的水,分別加入一定質量的KNO3固體配制成t℃時的溶液,充分攪拌后過濾去未溶解的固體,將相關數據記錄如下:
操作序號 1 2 3 4
加入KNO3質量/g 40 50 60 70
溶液質量/g 90 100 105 105
(1)試判斷從第
 
步操作開始所配制的溶液是飽和溶液.
(2)根據以上數據,計算t℃時KNO3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