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瘜W興趣小組實驗時,妮妮將金屬導管一端伸入蠟燭的內(nèi)焰,導出其中物質(zhì),在另一端管口點燃,也有火焰產(chǎn)生(如圖所示),

她進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與驗證】

猜想

操作

現(xiàn)象

結(jié)論

假設(shè)①:焰心氣體含二氧化碳

在未點燃的短玻璃管上口

假設(shè)①不成立

假設(shè)②:焰心氣體含石蠟蒸汽

取一較長的細玻璃管,用濕冷毛巾包住中部,將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再用火焰點燃

假設(shè)②成立

取下長玻璃管,打開濕毛巾

【反思交流】要設(shè)計實驗證明蠟燭燃燒是化學變化,你的實驗方法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黑龍江省大慶市杜蒙縣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物質(zhì)間的反應,要借助酸堿指示劑才能判斷出反應發(fā)生的是( )

A.鋅與稀鹽酸 B.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

C.氧化鐵與稀硫酸 D.燒堿與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蘇州市九年級上學期階段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變化中不屬于緩慢氧化的是

A.動植物呼吸 B.食物腐敗 C.蠟燭燃燒 D.鐵制品銹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封閉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態(tài)水的微觀示意圖(該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動)。煮沸后,液態(tài)水變成水蒸氣。在這一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些金屬工藝品的外觀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同學們認為它可能和鐵一樣,有磁性。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可以先拿磁鐵來吸一下”。就“拿磁鐵來吸一下”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假設(shè) B.實驗 C.觀察 D.得出結(jié)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質(zhì)量調(diào)研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及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和輻射物質(zhì)泄漏 ,泄漏的放射性物質(zhì)之一為碘-131。碘-131一旦被人體吸入,會引發(fā)甲狀腺疾病。已知這種碘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31,質(zhì)子數(shù)是53,則這種碘原子中所含粒子總數(shù)為( )

A.131 B.184 C.78 D.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質(zhì)量調(diào)研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淀粉轉(zhuǎn)化成葡萄糖 B.火柴梗被折斷 C.干冰升華 D.燈泡通電發(f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江陰市九年級上學期10月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學習化學離不開實驗和科學探究。

【實驗活動一】甲、乙兩位同學用下圖所示的裝置定量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已知廣口瓶中空氣體積為250mL(已扣除瓶塞和瓶中水所占體積)

I.他們實驗過程如下:

(1)

(2)用彈簧夾夾住橡膠管后,將燃燒匙中紅磷在酒精燈上點燃后伸入集氣瓶中,并將導管伸入裝有l(wèi)00mL水的量筒中。

(3)過一段時間后,打開彈簧夾,等到水不再進入廣口瓶時,從量筒中取出導管,記錄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

(4)甲同學記錄量筒中水的體積為55mL,乙同學記錄量筒中水的體積為44mL。

Ⅱ.仔細閱讀以上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將上述實驗過程的第一步補充完整:

(2)紅磷在瓶內(nèi)燃燒現(xiàn)象是 發(fā)生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為

(3)甲同學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 ,乙同學測出的氧氣的含量偏 (填大或小)

(4)導致甲同學實驗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是

①紅磷的量不足 ②實驗過程中,沒夾緊彈簧夾

③裝置未完全冷卻就打開彈簧夾 ④點燃紅磷后,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太慢

【實驗與交流】在老師的指導下,甲乙兩位同學又重復幾次該實驗,測出了比較準確的數(shù)據(jù)。

甲同學提出在不改變其他條件的情況下,能否用木炭代替紅磷做這個實驗呢?

乙同學認為不行,原因是 。

【拓展延伸】甲乙兩位同學查閱資料知道紅色的銅絲也能跟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黑色的氧化銅固體。根據(jù)此反應原理,他們猜想能否用銅絲準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呢?于是進行了實驗活動二,裝置如圖2。

【實驗活動二】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tǒng)內(nèi)共有50 mL空氣,然后給裝有銅絲的玻璃 管加熱。同時交替推動兩個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內(nèi)的黑色固體較長時間內(nèi)無進一步變化時停止。停止加熱,冷至室溫,讀出殘留的注射器里氣體的體積,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21%。

Ⅱ.仔細閱讀以上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實驗的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的目的是 。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

(2)從保護環(huán)境角度考慮,與用紅磷燃燒的方法相比,用加熱銅絲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主要優(yōu)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西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滴管的使用方法錯誤的是

A.滴瓶上的專用滴管,取用試劑后不要洗滌立即回位

B.非專用滴管可連續(xù)在不同試劑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他處

D.用滴管向試管中滴加試劑時,滴管要懸空,不得伸入試管或與試管壁接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