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A.由鋁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可知,鋁原子的質子數為13.故A說法正確;
B.由鋁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可知,鋁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是3,在反應中常失去3個電子,化合物中鋁元素通常顯+3價.故B說法正確;
C.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故C說法錯誤;
D.鋁可作導線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導電性.故D說法正確.
(2)工業(yè)上用CO和赤鐵礦石煉鐵的化學方程式為:3CO+Fe
2O
32Fe+3CO
2;
(3)由題意可知,將稀鹽酸分別加入到盛有金屬Fe、R、Cu的試管中,只有Cu表面無現象;說明了Fe、R的活動性大于氫,Cu的活動性小于氫;由將 FeSO
4溶液中分別加入到盛有金屬R、Cu的試管中,只有R表面有黑色物質析出,說明了R的活動性大于鐵,Cu的活動性小于鐵,綜上所述可知,則金屬H、Fe、R、Cu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R>Fe>H>Cu;
(4)猜想1:當加入的鋅粉時足量的,就能將溶液中銀、銅的全部置換出來,溶液中只有Zn(NO
3)
2,故猜想1正確;
猜想2:猜想②中無硝酸銅,說明Cu(NO
3)
2 已與鋅反應生成Cu,而銅能與硝酸銀反應,所以有銅剩余時不可能存在硝酸銀,也就是說只要有硝酸銀時,一定也含有硝酸銅;故猜想②是錯誤的;
猜想3:當加入的鋅粉時不足量的,只能將溶液中銀的全部置換出來,溶液中有Zn (NO
3)
2、Cu(NO
3)
2,故猜想3正確;
猜想4:當加入的鋅粉時較少的,只能將溶液中銀的部分置換出來,溶液中有Zn (NO
3)
2、AgNO
3、Cu(NO
3)
2,故猜想4正確;
由上述分析可知猜想1成立,說明鋅把硝酸銀、硝酸銅都反應完了,由鋅與酸的反應可知,取少量固體B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或稀硫酸),若有氣泡產生則固體B的成分是Zn、Cu、Ag的混合物,若無氣泡產生則固體B的成分是Cu、Ag的混合物.
故答為:(1)C; (2)3CO+Fe
2O
32Fe+3CO
2;(3)R>Fe>H>Cu;(4)猜想2;猜想②中無硝酸銅,說明Cu(NO
3)
2 已與鋅反應生成Cu,而銅能與硝酸銀反應,所以有銅剩余時不可能存在硝酸銀;取少量固體B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或稀硫酸),若有氣泡產生則固體B的成分是Zn、Cu、Ag的混合物,若無氣泡產生則固體B的成分是Cu、Ag的混合物.
分析:(1)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鋁的性質、在地殼中的含量分析判斷;
(2)根據煉鐵的原理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3)根據金屬與酸、鹽的反應判斷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4)根據銅能與硝酸銀反應考慮是否存在硝酸銀;只要是鋅過量濾液中只含有硝酸鋅,檢驗鋅過量就是利用鋅與酸反應來考慮;根據鋅與酸的反應可以判斷出固體B的成分.
點評:本題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對幾種猜想正誤的判斷,要知道銅能與硝酸銀反應,只要有一種金屬剩余,則排在該金屬后面的金屬陽離子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