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A.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B.檢查裝置氣密性

C.利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D.稱量10.05克食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上海市松江區(qū)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控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反應涉及的三種分子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消耗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1

B.甲中元素存在形態(tài)為游離態(tài)

C.該反應涉及三種氧化物

D.反應前后分子總數(shù)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甘肅省平?jīng)鍪嗅轻紖^(qū)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質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 )

A.焦炭用于冶金工業(yè) B.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

C.干冰用作致冷劑 D.金剛石可用來裁玻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蘇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階段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我省環(huán)保部門按新修訂的《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著力做好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等新增指標的監(jiān)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焚燒秸稈不會造成大氣污染

B.吸入細顆粒物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

C.臭氧(O3)是大氣污染物

D.化學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保護中不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四川省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現(xiàn)有下列A、B、C、D、E五種實驗裝置:

根據(jù)題意,寫出A裝置中除導管之外的玻璃儀器的名稱 、

將裝置的序號填入下列空格中.

①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其發(fā)生裝置為 ,收集較純凈的氧氣最好用 裝置.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 ;

②用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其發(fā)生裝置為

③氨氣極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小,實驗室常用加熱固體硫酸銨和固體熟石灰的混合物來制取氨氣,應選用 作發(fā)生裝置,收集氨氣最好用 裝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四川省宜賓縣觀音片區(qū)九年級上學期學情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右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據(jù)圖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認識錯誤的是

A.該元素原子序數(shù)為14

B.該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C.該元素一個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個電子

D.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新疆吐魯番地區(qū)鄯善一中九年級上學期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中○和●分別表示氫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粒子可用4H表示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湖北省黃石市九年級上學期12月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下圖所示為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

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帶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CO2,可選擇的發(fā)生和收集裝置是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3)F裝置可用來測量生成的CO2氣體的體積,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氣對實驗的結果_________(填“有”或“沒有”)明顯影響。

(4)根據(jù)反應2NH4Cl(固) + Ca(OH)2(固) CaCl2 + 2NH3↑+ 2H2O制取氨氣,已知NH3的密度比空氣小,且易溶于水,實驗室制取并收集NH3應選用裝置___________(填字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教育集團樹人學校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學中兩種重要的碳的氧化物,名稱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認為,兩者就像孿生兄弟,這是因為 (填字母序號)。

a.它們由同種分子構成 b.所含元素的化合價相同

c.它們都是空氣中所含氣體 d.它們由相同的元素組成

(2)也有人認為,二者化學性質相差甚遠。其中,只有 能與水反應,反應后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成 色。

(3)在實際生產生活中,都發(fā)揮著各自重要的作用。能做蔬菜大棚內氣態(tài)肥料的是 ,原因是 。

(4)其實,二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CO轉化為CO2的過程: 。

(5)若實驗室中要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點燃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