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KNO3、B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1)取少量白色固體溶于足量水中,攪拌,靜置,過濾,得到白色沉淀,上層清液為無色;(2)向白色沉淀里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由上述實驗事實判斷該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的物質(zhì)是Na2CO3、BaCl2,一定沒有的是Na2SO4、CuSO4

分析 分析所給的物質(zhì)可以知道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鋇沉淀,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的硫酸鋇沉淀,其中硫酸鋇不能溶于稀硝酸,而碳酸鋇能夠溶于稀硝酸,硫酸銅溶于水后得到藍色溶液,結合題中的“取少量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攪拌、靜置,得白色沉淀和無色清液”,可以判斷在該粉末中沒有硫酸銅,而白色沉淀為碳酸鋇沉淀和硫酸鋇中的一種或兩種,由“將步驟①所得液體過濾,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說明該白色沉淀為碳酸鋇,進而判斷在該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鈉、氯化鋇,一定沒有硫酸鈉,可以據(jù)此解答該題.

解答 解: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鋇沉淀,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的硫酸鋇沉淀,其中硫酸鋇不能溶于稀硝酸,而碳酸鋇能夠溶于稀硝酸,硫酸銅溶于水后得到藍色溶液,結合題中的“取少量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攪拌、靜置,得白色沉淀和無色清液”,可以判斷在該粉末中沒有硫酸銅,而白色沉淀為碳酸鋇沉淀和硫酸鋇中的一種或兩種,由“將步驟①所得液體過濾,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說明該白色沉淀為碳酸鋇,進而判斷在該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鈉、氯化鋇,一定沒有硫酸鈉,由于沒有驗證硝酸鉀,所以硝酸鉀可能存在;結合以上分析可知一定含有碳酸鈉、氯化鋇,一定沒有硫酸鈉和硫酸銅;故答案為:Na2CO3、BaCl2;Na2SO4、CuSO4

點評 本題考查了混合物組成的推斷,完成此題,可以結合題干提供的實驗現(xiàn)象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實驗室用下列裝置制取幾種氣體.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標有①、②的儀器名稱試管、集氣瓶.
(2)實驗室用氯酸鉀制氧氣的時候,能選擇的儀器有AC或AE(填字母代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實驗室用B裝置可以制取的氣體有H2,并寫出相關化學方程式:Zn+H2SO4═Zn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興趣小組為探究活潑金屬與酸反應的規(guī)律,將質(zhì)量相等的甲、乙兩種金屬分別放入到質(zhì)量分數(shù)相同的足量稀鹽酸中,經(jīng)實驗測定并繪制出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分析圖象得到的以下結論中.
(1)反應速率由快到慢順序為乙>甲
(2)產(chǎn)生氫氣由多到少順序為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用來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圖1所示的是小王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測定方法.實驗過程是:
第一步: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五等份,并做好標記.
第二步: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第三步: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
(1)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4P+5O2 $\frac{\underline{\;點燃\;}}{\;}$2P2 O5
(2)第三步打開彈簧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水順著導管流入集氣瓶,且水的體積占集氣瓶總容積的$\frac{1}{5}$.
(3)上面實驗同時證明了氮氣有不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zhì)(答一點即可).
(4)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體積的$\frac{1}{5}$,你認為造成這一結果可能原因是紅磷的量不足;裝置漏氣(答2點即可).
【問題提出】有實驗資料表明:此實驗因為設計缺陷,在操作規(guī)范的情況下也常常測出氧氣的含量會大于$\frac{1}{5}$.
(5)小王同學設想用其他物質(zhì)代替紅磷進行實驗(裝置不變)如圖2,則下列因素不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是C(填字母標號).
A、替代物能否和氧氣反應
B、替代物的用量
C、替代物的顏色
D、生成物的狀態(tài)
【實驗改進】
Ⅰ、根據(jù)鐵在空氣中生銹的原理設計如圖裝置,再次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裝置中食鹽水、活性炭會加速鐵生銹.
Ⅱ、測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測量
項目
實驗前實驗后
燒杯中水的體積燒杯中水的體積集氣瓶(扣除內(nèi)容物)的容積
體積/ml80.054.5126.0
(6)鐵生銹發(fā)生復雜的化學反應,首先是鐵與氧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2Fe+2H2O+O2=2Fe(OH)2
(7)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改進實驗后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20.2%.(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某實驗小組做用紅磷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時,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集氣瓶內(nèi)水面上升小于五分之一,請你幫助他們找出實驗誤差的原因.(寫出一條)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或沒有等到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人類獲取的能量不是通過化學反應實現(xiàn)的是( 。
A.煤用于發(fā)電B.氫氣用于發(fā)射火箭
C.汽油用于驅動汽車D.高壓電用于照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如圖為鋁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1)鋁離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13,其核外有2個電子層.
(2)寫出鋁離子化學符號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和收集裝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可選擇的制取裝置A,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某同學用D裝置收集一瓶氧氣,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不復燃,原因可能是裝置漏氣(答一條即可).若使用F裝置收集氧氣,實驗結束時,應從水槽中移出導氣管,再熄滅酒精燈,原因是防止水倒流進試管引起炸裂,
經(jīng)探究,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約是高錳酸鉀質(zhì)量的十分之一.現(xiàn)有高錳酸鉀32g,大約能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是3.2g,這些氧氣相當于2升的空氣中含有的氧氣?(注:化學中考不得使用計算器,結果取整數(shù);氧氣在該條件下密度為1.43g/L)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圖B中的一儀器是長頸漏斗,圖C中一儀器是針筒,為得到平緩的氧氣流,選擇發(fā)生裝置C
(3)實驗發(fā)現(xiàn),氯酸鉀固體加熱制取氧氣反應速率很慢,但如果將高錳酸鉀固體與氯酸鉀固體混合加熱,則氯酸鉀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請說明高錳酸鉀在氯酸鉀反應中是否作催化劑?為什么?不能,高錳酸鉀分解生成二氧化錳,能作為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
(4)E裝置有多種用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A若用排空氣法往裝置內(nèi)收集氧氣時,氣體應從a進
B 若用水將此裝置中的氧氣排出,水應從b進
C 若用排空氣法往裝置內(nèi)收集氫氣時,氣體從a進
D 該裝置中裝水,a接病人,b接氧氣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工業(yè)鐵紅的主要成分是Fe2O3,還含有少量的FeO、Fe3O4.為了測定鐵紅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請你參與過程分析.
資料1:草酸晶體(H2C2O4•3H2O)在濃H2SO4作用下受熱分解,化學方程式為:
H2C2O4•3H2O$→_{△}^{濃H_{2}SO_{4}}$CO2↑+CO↑+4H2O
資料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堿石灰固體既能吸水又能吸收二氧化碳;CO能將FeO、Fe2O3、Fe3O4還原成鐵.
(1)下列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氣體的裝置是d(填字母編號).

問題討論: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2)實驗前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B裝置的作用是驗證二氧化碳已除盡.
(4)對D裝置加熱前和停止加熱后,都要通入過量的CO,其中加熱前作用是:將裝置中的空氣排出,防止發(fā)生爆炸.
(5)寫出D裝置中所發(fā)生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數(shù)據(jù)分析:資料3:鐵的常見氧化物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
鐵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 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77.8%70.0%72.4%
(6)稱取鐵紅樣品10.0g,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測定鐵紅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
①D中充分反應后得到Fe粉的質(zhì)量為m g,則7.0<m<7.78.
②實驗前后稱得E裝置增重6.6g,則此鐵紅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76.0%.
實驗評價:反思1:本實驗中如果缺少C裝置(不考慮其它因素),則測得樣品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會
偏小(填“偏小”、“不變”或“偏大”).
反思2:請指出 問題討論中實驗裝置的一個明顯缺陷缺少尾氣處理裝置.
拓展探究:用100t含氧化鐵80%的赤鐵礦石理論上可冶煉出含鐵98%的生鐵多少噸?(結果保留1為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