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質量守恒定律對科學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
(1)用如下圖所示的3個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B(填序號),理由是鹽酸與碳酸鈉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裝置沒有密封,所以導致天平不能平衡.

(2)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判斷蠟燭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H(填元素符號),判斷的依據(jù)是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
(3)某同學取一根潔凈的銅絲,稱量其質量為m1 g,將此銅絲在空氣中加熱變?yōu)楹谏难趸~,冷卻后再次稱量,其質量為m2 g,則m1< m2 (填“>”、“<”或“=”),產(chǎn)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是m1中沒有包含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
(4)在密閉容器中放入X、Y、Z、W四種物質并使其發(fā)生反應,測得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關于此反應的認識正確的是AD(填字母序號).
物質XYZW
反應前的質量(g)211616
一段時間后的質量(g)17m611
A.m=1                   B.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C.X與Z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是3:2
D.若該反應充分進行,反應后W仍有剩余.

分析 (1)做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時所選用的裝置應該考慮到:①如果反應物中有氣體參加反應,或生成物中有氣體生成,應該選用密閉裝置.②如果反應物中沒有氣體參加生成物中也沒有氣體生成,裝置可不考慮密閉.
(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改變,據(jù)此答題.
(3)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銅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生成的氧化銅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銅的質量加上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
(4)據(jù)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反應后質量增加的是生成物,減少的是反應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應后X質量增加了15克,是生成物;Z質量減少了10克,是反應物;W質量減少了5克,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Z和W等于生成的X質量,所以推斷Y質量應該不變,可能做催化劑,反應物是Z和W,生成物是X,所以是化合反應,根據(jù)質量關系即可推出一些量之間的關系.

解答 解:(1)用圖A中的裝置進行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能達到目的,原因在于裝置是密封的.
圖B不能達到目的,因為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散逸到空氣中去了.
圖C也能達到目的,因為生成物和反應物中都沒有氣體產(chǎn)生. 
故答案為:B; 鹽酸與碳酸鈉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裝置沒有密封,所以導致天平不能平衡;
(2)蠟燭燃燒產(chǎn)物水和二氧化碳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由于空氣中的氧氣參加了反應,依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會改變,故可推斷石蠟中一定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答案為:C、H;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
(3)銅和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銅,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氧化銅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銅的質量加上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即m1中沒有包含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因此m1<m2
故答案為:<;m1中沒有包含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
(4)A、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得m=(2+1+16+16)-(17+6+11)=1,故A說法正確;
B、反應后質量增加的是生成物,減少的是反應物,由表格物質質量的變化可知Z、W是反應物,X是生成物,Y可能是催化劑,其反應可表示為Z+W→X,因此此反應是化合反應,故B說法錯誤;
C、由與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未知,所以無法判斷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shù),不能得到化學方程式,故C說法錯誤;
D、反應中的Z與W的質量比為(16-6)g:(16-11)=2:1,因此若該反應充分進行,反應后W仍有剩余,故D說法正確.
故選AD.

點評 此題是對質量守恒定律的考查,元素的種類在化學反應前后是不變的,因此根據(jù)生成物中元素的種類可以判斷反應物中元素的種類.學生應注意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等于反應生成的物質的質量,能利用質量的變化來判斷反應物和生成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實驗室常見制取氧氣的方法有:
a.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粉末;  b.加熱高錳酸鉀固體;c.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使過氧化氫(H2O2)溶液分解產(chǎn)生氧氣.其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1)寫出圖1中指定儀器的名稱:①試管; ③集氣瓶.
(2)用圖1中的裝置A來制取氧氣的方法是(填a、b或c)b.
(3)利用裝置A制氧氣,棉花團的作用是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在結束實驗時要先將導管撤離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其目的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試管;
(4)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結束后,收集到的氧氣不純其原因是:集氣瓶中沒有裝滿水.
(5)圖2依次是實驗室制備、收集、驗滿、驗證性質的操作,其中正確的是A
(6)若用圖3所示裝置收集氧氣,氧氣應從a(填“a”或“b”)端導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2013年秋,我市多次出現(xiàn)大范圍的霧霾天氣,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出行.據(jù)分析,汽車尾氣和焚燒秸稈是霧霾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下列緩解霧霾天氣的措施不正確的是( 。
A.減少使用化石能源,開發(fā)新能源B.研究回收利用秸稈的新技術
C.提倡農(nóng)戶集中時間地點焚燒秸稈D.嚴禁年檢不合格的汽車上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如圖所示,回答問題.
(1)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時,實驗開始時應①(填序號)原因是排凈空氣,防止爆炸:
①先通一氧化碳后點燃A處酒精燈,②先點燃A處酒精燈后通一氧化碳
(2)實驗結束時,先停止加熱,后停止通一氧化碳,原因是防止鐵在高溫下被氧化,實驗現(xiàn)象:紅色的粉末逐漸變?yōu)楹谏吻迨宜儨啙幔驗槲矚庵泻珻O,所以尾氣必須進行處理,尾氣處理的方法有點燃(或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在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丙可能是單質
B.若消耗6g的乙,則生成34g的丙
C.丁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D.甲、乙的質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 。
A.2個氮分子   2N
B.氯化鎂   MgCl
C.鈣離子  Ca+
D.氧化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   $\stackrel{+3}{F{e}_{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B.水由2個氫元素和1個氧元素組成
C.水由氫和氧構成
D.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分子構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小明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既可用于制取CO2,又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質.
說明:
(1)裝置Ⅰ中盛放的藥品是石灰石和稀鹽酸.
(2)裝置Ⅲ中在小試管外壁貼有4片試紙:其中兩端的兩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潤濕,中間兩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過并曬干.
①實驗時,打開K1關閉K2可用來制備CO2.寫出Ⅰ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檢驗Ⅱ中氣體收集滿的方法是將燃著的木條放至導管口a處,木條熄滅,說明收集滿.若在Ⅱ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可用于檢驗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②實驗時,關閉K1打開K2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質.實驗時Ⅲ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干燥試紙無變化,濕潤試紙由下至上依次變紅;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該實驗說明CO2具有的性質是密度比空氣大,能與水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了里氏8.0級地震,全國人民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為確保大地震之后無大疫,衛(wèi)生部門用優(yōu)氯劑、漂白粉等對飲用水等進行消毒.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氯元素的化合價是+1;
(2)氯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71: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