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宇宙飛船發(fā)動機內(nèi)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氫氣、氧氣和水都是由分子構(gòu)成的
B. 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分子種類發(fā)生了改變
C. 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的水的過程中,原子種類未變
D. 氫氣、氧氣、水都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A、氫氣、氧氣均屬于氣態(tài)非金屬單質(zhì),分別是由氫分子、氧分子構(gòu)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構(gòu)成的,則選項說法正確;
B、化學變化的實質(zhì)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分子,氫氣和氧氣燃燒過程中,分子種類發(fā)生了改變,故選項說法正確;
C、化學變化的實質(zhì)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分子,在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都不變;則氫氣和氧氣燃燒過程中,原子種類沒有發(fā)生改變,故選項說法正確。
D、氫氣、氧氣均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均屬于單質(zhì);水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探究鹽酸的化學性質(zhì),某化學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1)A試管中的實驗現(xiàn)象為_____,C試管中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將反應后D、E試管中的廢液倒入一個潔凈的燒杯中,觀察到燒杯中先有氣泡產(chǎn)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現(xiàn)。將燒杯中的混合物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同學們對濾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_____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進行討論)經(jīng)過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猜想_____是錯誤的。
(設計實驗)請完成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jié)論 |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的碳酸鈉溶液。 | _____ | 猜想二不成立 |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_____(填名稱)。 | _____ | 猜想三成立 |
(遷移拓展)稀鹽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是因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短文并回答問題。
孔明燈
孔明燈(如圖)又叫天燈,俗稱許愿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fā)明。
一般的孔明燈是用薄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白紙包而開口朝下?酌鳠舯仨氁跓o風的天氣和空曠的場地上放飛,否別不但不能飛上天,而且可能會引起火災。燃料燃燒使燈內(nèi)空氣溫度升高,密度減小,從而排出一部分燈內(nèi)原有空氣,使自身重力變小,空氣對它的浮力讓它飛了起來。
注意:請不要在多草木樹木的地方、加油站、油庫等易燃物附近行燃放孔明燈。
(1)由于薄竹片和薄白紙的_____較小,所以用來制作孔明燈。
(2)正常燃放的孔明燈,薄白紙不會燃燒,主要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其_____。
(3)現(xiàn)在許多地方已禁止燃放孔明燈,是由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漢代;韬钅钩鐾恋奈奈镏,保存完好的玉器非常罕見。玉石主要成分NaAlSi2O6,下列對NaAlSi2O6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含有3個氧分子
B. 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94
C. Na與Al的質(zhì)量比為23:27
D. Na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氣濃度是否有差異,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裝置進行探究。具體操作為: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分別用兩種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氣,并使用氧氣傳感器測定收集到的氧氣濃度,數(shù)據(jù)見下表。
收集方法 | 向上排空氣法 | 排水法 | |||||
氧氣濃度% | 79.6 | 79.7 | 79.9 | 90.0 | 89.8 | 89.3 | |
氧氣平均濃度% | 79.7 | 89.7 |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
(2)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以_____為氧氣集滿的標準;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以觀察到_____為氧氣集滿的標準。
(3)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氧氣濃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
A 氧氣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接近
B 加熱高錳酸鉀固體產(chǎn)生氧氣的濃度只有80%左右
C 當觀察到帶火星木條復燃時,集氣瓶內(nèi)還有空氣
D 當氧氣進入集氣瓶時,瓶內(nèi)空氣與進入的氧氣相互擴散
(4)以上實驗說明:_____法收集到的氧氣更純凈。實驗中有些實驗必須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來進行,請你舉例說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通過化學實驗可以認識物質(zhì)的組成、性質(zhì)與制。
研究常見物質(zhì)組成.
(1)A實驗是用白磷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若未恢復至室溫,則測量結(jié)果會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B實驗過程中,a管產(chǎn)生的氣體是________,該反應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根據(jù)兩極生成的氣體確定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__組成的,得出此結(jié)論的理論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過程中不變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
研究氣體的制取、性質(zhì)和收集
根據(jù)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小紅想打算用過氧化氫溶液為原料,較快的制取并收集一瓶相對純凈的氧氣,應選用上述裝置組合是___________,該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錳在反應后是否可以回收再利用?_____(填是或否)。若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應選用上述裝置中的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氨氣的性質(zhì)時,做了下面兩個實驗:
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寫出氨氣的兩點性質(z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對應關(guān)系的是( 。
A. 向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純堿溶液至過量
B. 向一定質(zhì)量氯化亞鐵和氯化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鎂粉至過量
C. 向等質(zhì)量的氧化鈣、氫氧化鈣中分別加入等質(zhì)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至過量
D. 向等質(zhì)量的鎂、鋁中分別加入等質(zhì)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至過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列裝置,結(jié)合所學化學知識回答相關(guān)問題。
(1)請寫出標號的儀器名稱__________ 。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為_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可以利用A裝置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選擇的裝置組合是_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4)實驗室制取一瓶干燥的氫氣的裝置組合順序為:B→___________→E(填接口a、b順序)。
(5)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按下圖裝置及實驗步驟探究氫氧化鈉與CO2的反應及其產(chǎn)物。
(實驗步驟)
Ⅰ.將注射器內(nèi)的________色液體注入錐形瓶A中,振蕩后溶液不變色。關(guān)閉K1,打開K2,觀察到__,由此現(xiàn)象得出CO2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寫出CO2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靜置后錐形瓶A中的上層清液M仍沒有變色,證明上層清液M中有CaCl2剩余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得出結(jié)論:上層清液M中溶質(zhì)的成分有酚酞、CaCl2、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溶液呈堿性。
氨氣還原氧化銅的化學反應原理2NH3+3CuO3Cu+N2+3H2O。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制取了氨氣并驗證氨氣的某些性質(zhì)(注:堿石灰是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混合物,常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請回答
I.制取氨氣:
(1)A裝置可制取氨氣,同時生成水和一種鹽,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2)用A裝置可制取氧氣,試寫出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Ⅱ.驗證氨氣的性質(zhì)
請回答:
(3)為達成“氨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目的裝置A、B、D、E的正確連接順序A、_____、_____、E;(填序號),為了保證試驗成功,在裝藥品之前應該_____(填操作名稱)
(4)裝置B觀察到的現(xiàn)象_____,裝置E的作用_____;
(5)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裝置C中,石蕊試液浸泡的紙花變藍色,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