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在鋼鐵表面涂油漆可以防止鐵生銹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20mL,是因為分子變小了

C.撲滅森林火災(zāi)時,可開挖防火隔離帶,其目的是隔絕可燃物

D.用鉛銻合金制作保險絲,是因為熔點低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水同時接觸,防止鐵生銹的原理就是破壞鐵生銹的條件,A中在鋼鐵表面涂油漆可以隔絕氧氣和水,能防止鐵生銹,正確;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20mL,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B錯誤;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與氧氣接觸,三是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上三個條件都能滿足時,可燃物才能發(fā)生燃燒。撲滅森林火災(zāi)時,可開挖防火隔離帶,其目的是隔絕可燃物,C正確;鉛銻合金的熔點低,能做保險絲,D正確。故選B。

考點:鐵生銹的條件,滅火的方法,分子的性質(zhì)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為小柯做的創(chuàng)新實驗:將銅絲繞在電烙鐵上,電烙鐵用支架固定在密閉的硬質(zhì)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靈敏電子臺秤上。接通電路,電烙鐵開始工作,可以觀察到銅絲表面逐漸變黒,電子臺秤讀數(shù)保持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Cu+O2=CuO      B.加熱過程中,玻璃管內(nèi)空氣的質(zhì)量保持不變

C.加熱過程中,銅絲的質(zhì)量保持不變       D.硬質(zhì)玻璃管內(nèi)物質(zhì)在反應(yīng)前后總質(zhì)量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F(xiàn)有①氮氣 ②鹽酸 ③淀粉 ④熟石灰

     ⑤金剛石 ⑥氯化鉀,選擇適當物質(zhì)填空(填序號)。

(1)可用作鉀肥的是            ;   (2)可用來裁玻璃的是           

(3)人體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 (4)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的堿是           ;

(5)焊接金屬時常用作保護氣的是           ;(6)米和面中含有的糖類物質(zhì)主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以下是四種微粒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下列有關(guān)各微粒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①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    B.③④屬于同種元素

C.④是一種陰離子          D.②容易得到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關(guān)水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水在固態(tài)時分子式靜止不動的          B.保持水的化學性質(zhì)的微粒是水分子

C.水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時水分子質(zhì)量變小    D.水結(jié)冰后體積變大是水分子的體積增大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據(jù)《自然》雜志報道,科學家最近研究出一種以鍶(Sr)做鐘擺的鐘,它是世界上最精確的鐘,鍶的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如右圖所示,請回答:

    

(1)鍶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     38       

(2)鍶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為    39       

(3)鍶原子最外層容易       40       電子。    (填“得”或“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物質(zhì)進行分類,是化學研究上的一種基本方法。例如,我們可將無機化合物根據(jù)其組成的不同,把它們分為氧化物、酸、堿、鹽四類物質(zhì)。請你據(jù)此判斷:在下面的四種化合物中,其中一種與另外三種不屬于同一類別的物質(zhì)是(   )

A.HCl           B. FeSO4          C.CuSO4                D. 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X、Y、Z三種金屬中,只有Z不能和稀鹽酸反應(yīng);將Y放入X的化合物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則X、Y、Z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A.Z>Y>X           B.Y>X>Z            C.Y>Z>X         D.X>Z>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通常狀況下,下列溶液的溶質(zhì)為液體的是(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鈉溶液   D.澄清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