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化學課堂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老師引導(dǎo)下開展探究活動.以下是教學片段,請你參與學習并幫助填寫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實驗)將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燒杯中.
(學生板演)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提出問題)實驗中未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部分同學產(chǎn)生了疑問:反應(yīng)后溶液中溶質(zhì)是什么呢?
(假設(shè)猜想)針對疑問,太家紛紛提出猜想.甲組同學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組同學對以上猜想提出質(zhì)疑,認為有一種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
(實驗探究)
(1)丙組同學取燒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加幾滴CuSO4溶液,無明顯變化,溶液中一定沒有_____.
(2)老師給小組提供了pH試紙、銅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請設(shè)計2個方案繼續(xù)按如表探究.
實驗操作 | 預(yù)期現(xiàn)象及結(jié)論 |
_____ | _____ |
____ | ____ |
【答案】 四 NaOH或氫氧化鈉 取少量待測溶液,滴加碳酸鈉溶液 若有氣泡產(chǎn)生,則猜想二正確;否則猜想一正確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試紙上,觀察顏色的變化,然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測出溶液的pH值 pH<7,則猜想二正確;pH=7,則猜想一正確
【解析】
學生板演: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yīng)生成硫酸鈉和水,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假設(shè)猜想: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yīng)生成硫酸鈉和水,酸或堿可能過量,但不能同時過量,因為酸堿不能共存,會繼續(xù)反應(yīng),故猜想四不合理;故填:四;
實驗探究:(1)丙組同學取燒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加幾滴CuSO4溶液,無明顯變化,溶液中一定沒有NaOH或氫氧化鈉,因為氫氧化鈉能與硫酸銅反應(yīng)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故填:NaOH或氫氧化鈉;
(2)由(1)得出,溶液中一定沒有氫氧化鈉,故現(xiàn)在只需驗證溶液中是否含硫酸,碳酸鈉和硫酸反應(yīng)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故可用碳酸鈉驗證是否含硫酸,實驗操作:取少量待測溶液,滴加碳酸鈉溶液;預(yù)期現(xiàn)象及結(jié)論:若有氣泡產(chǎn)生,則猜想二正確;否則猜想一正確;
硫酸顯酸性,pH<7,硫酸鈉顯中性,pH=7,故可用pH試紙來驗證,實驗操作: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試紙上,觀察顏色的變化,然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測出溶液的pH值;預(yù)期現(xiàn)象及結(jié)論:pH<7,則猜想二正確;pH=7,則猜想一正確。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結(jié)合下圖所示實驗裝置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寫出裝置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 (裝置填字母序號,下同),收集氧氣收集裝置選__________ ,向發(fā)生裝置內(nèi)加入藥品前,應(yīng)該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用排空氣法收集時導(dǎo)管要伸到集氣瓶的底部,其目的是___________ ,寫出高錳酸鉀制氧氣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該反應(yīng)屬于____________ 反應(yīng)(選填“化合”、“分解”)。
(3)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 ,該反應(yīng)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 ,二氧化錳在該反應(yīng)中起________作用。
(4)實驗室里用固體鋅粒和稀鹽酸(液體)在常溫下反應(yīng)來制取氫氣,氫氣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制取氫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______,收集裝置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實現(xiàn)廢物“資源化”利用的目的,以電石渣[主要成份為Ca(OH)2和CaCO3,其中Ca(OH)2為微溶物]為原料制備KClO3,其主要流程如圖:
(1)氯化過程中,Cl2 與Ca(OH)2作用,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最終生成Ca(ClO3)2和CaCl2,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中這兩種生成物的化學計量數(shù)比為1 : 5。
①生成Ca(ClO3)2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提高Cl2轉(zhuǎn)化為Ca(ClO3)2的轉(zhuǎn)化率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填標號)。
A 適當減緩?fù)ㄈ?/span>Cl2速率
B 充分攪拌漿料
C 加水使Ca(OH)2完全溶解
(2)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步驟甲的操作名稱為______________;殘渣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3) 向步驟甲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稍過量KCl固體可將Ca(ClO3)2轉(zhuǎn)化為KClO3,該反應(yīng)的基本反應(yīng)類型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3分)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chǎn)和使用鐵器.工業(yè)上煉鐵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鐵的反應(yīng).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探究,請按要求填空:
A B C
(1)A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寫出CO還原Fe2O3的化學方程式 ;
(2)實驗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3)右邊導(dǎo)氣管口放置點燃的酒精燈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在學習溶液時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
(1)上述實驗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質(zhì)是____.
(2)上述①②③燒杯的溶液,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____[填燒杯編號].
(3)若要使燒杯②中的剩余固體全部溶解,除了實驗中已經(jīng)采取的措施外,還可以采取的措施為:____.
(4)圖是氯化鈉和硝酸鉀兩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圖中b表示的____溶解度曲線;在t1℃時,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氯化鈉和硝酸鉀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0~100℃)的變化見下表: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NaCl(g)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KNO3(g)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符號中“2”所表示的化學含義不正確的是( 。
A.2O:兩個氧原子
B.2CO:兩個一氧化碳分子
C.: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
D.:一個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如圖裝置,進行制取氧氣等操作。
(1)D裝置名稱是_____。
(2)將圖中D與_____、_____組合,用酒精燈加熱分解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_____,若用E裝置收集氧氣,要檢驗集氣瓶已充滿氧氣,需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_____(選填“①”或“②”)處。
(3)若用A、B組合裝置制取氣體,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需關(guān)閉止水夾,往長頸漏斗中加水,若觀察到_____的現(xiàn)象,說明裝置不漏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適當?shù)幕瘜W用語表示:
氮原子________;
個氫氧根離子________;
碳酸鈉________
氧化鐵中鐵元素化合價為價________;
個氧分子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化學離不開實驗
(實驗Ⅰ)下圖是實驗室常用的實驗儀器與裝置,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編號儀器名稱:①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A 裝置制取氧氣時,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若用裝置B 制取氧氣則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裝置 B 和裝置C 比較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整套裝
置導(dǎo)管接口的正確連接順序是 a→_____________(依次填導(dǎo)管接口,用 a、b、c表示)。
(實驗Ⅱ)實驗室中配制 10%的氯化鈉溶液。
(1)實驗需要的玻璃儀器有膠頭滴管、量筒、燒杯和____________。
(2)實驗的主要步驟有計算、___________、溶解、轉(zhuǎn)移、裝瓶并貼標簽。
(3)用量筒量水俯視讀數(shù),所配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___(填“>”、“=”或“<”)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