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兩圖分別表示硫、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示意圖.請?zhí)羁眨?/p>
(1)A圖中水的作用是 ;
(2)B圖中水的作用是 ;
(3)B圖中的鐵絲要繞成螺旋狀的原因 ;
(4)集氣瓶中的水可以用沙子代替嗎?談一談你的看法. ;
(5)做物質(zhì)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燃燒物伸入集氣瓶中的正確操作是 ,你的操作理由是 ;
(6)若B圖中鐵絲沒有燃燒,你認為其原因可能是 (答一條即可).
【考點】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
【專題】實驗性簡答題;氧氣、氫氣的性質(zhì)與用途.
【分析】根據(jù)硫、鐵絲燃燒的現(xiàn)象、注意事項及燃燒的條件等分析回答有關的問題.
【解答】解:(1)A圖中是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氣,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2)B圖中是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放出了大量的熱,水的作用是防止濺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3)B圖中的鐵絲要繞成螺旋狀的原因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提高鐵絲局部的溫度;
(4)沙子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故A中水不可以用沙子代替,沙子可將熔化物與瓶底隔開,B圖中水可以用沙子代替;
(5)做物質(zhì)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燃燒物伸入集氣瓶中的正確操作是從上而下慢慢伸入,操作理由是使燃燒物與氧氣充分反應;
(6)若B圖中鐵絲沒有燃燒,你認為其原因可能是鐵絲表面有銹、氧氣不純等.
故答為:(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2)防止濺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3)B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提高鐵絲局部的溫度;
(4)沙子不能吸收二氧化硫,A中水不可以用沙子代替,沙子可將熔化物與瓶底隔開,B中水可以用沙子代替;
(5)從上而下慢慢伸入,使燃燒物與氧氣充分反應;
(6)鐵絲表面有銹等.
【點評】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zhì)燃燒的知識,難度不大,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解答.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發(fā)現(xiàn)他家菜園中蔬菜生長遲緩,便施用了一種氮肥(一種化肥),右圖是氮肥包裝標簽的部分文字.求:
(1)硝酸銨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
(2)硝酸銨中氮元素與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是
(3)硝酸銨中氮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
(4)圖中氮肥純度(即化肥中硝酸銨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5)多少克CO(NH2)2與40克NH4NO3含氮量相等?(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秋風響,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螃蟹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蟹肉中含有的煙酸(化學式為C4H5NO2)是人體必需的13種維生素之一,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請計算:
(1)煙酸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 ;
(2)煙酸中碳、氫、氮、氧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 ;
(3)煙酸中氮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結果精確到0.1%)
(4)24.6g煙酸中含碳元素的質(zhì)量?(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家創(chuàng)造出一種物質(zhì)“干水”, 其每個顆粒含水95﹪,外層是SiO2 ,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種物質(zhì)
B.干水是純凈物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減緩溫室效應
D.干水吸收CO2的過程只發(fā)生物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zhì)有很大差異,其原因是( )
A.構成它們的原子大小不同 B.構成它們的原子數(shù)目不同
C.金剛石、石墨由不同種原子構成 D.金剛石、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關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錯誤的是( )
A.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由較強的吸附性,常用于工業(yè)制白糖時脫色
C.金剛石和石墨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相似
D.室內(nèi)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氧化氮是汽車尾氣中的一種大氣污染物,它是無色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在空氣中能與氧氣迅速反應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實驗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時可選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集氣法 B.向上排空氣集所法
C.向下排空氣集氣法 D.排水集氣法或向上排空氣集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