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2.寫出下列化學符號中數字“2”的意義
(1)N21個氮分子中含有2個氮原子;  (2)$\stackrel{+2}{Mg}$O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3)2NH3氨分子的個數為2; (4)Zn2+一個鋅離子帶有兩個單位的正電荷.

分析 (1)標在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數目.
(2)標在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化合價的數值.
(3)標在分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的個數.
(4)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

解答 解:(1)標在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數目,N2中的“2”表示1個氮分子中含有2個氮原子.
(2)標在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化合價的數值,$\stackrel{+2}{Mg}$O中的“2”表示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3)標在分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的個數,2NH3中的“2”表示氨分子的個數為2.
(4)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Zn2+中的“2”表示一個鋅離子帶有兩個單位的正電荷.
故答案為:(1)1個氮分子中含有2個氮原子;(2)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3)氨分子的個數為2;(4)一個鋅離子帶有兩個單位的正電荷.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號不同位置的數字表示的意義,掌握標在元素符號不同位置的數字所表示的意義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所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關于酸和堿的性質說法正確的是(  )
A.用鹽酸不能洗掉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體
B.用鹽酸可除去試管殘留的氫氧化銅
C.酸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它們與金屬反應都有氫氣生成
D.堿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它們都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

(1)物質X的化學式為CO2;
(2)圖中X→H2CO3反應的化學方程是CO2+H2O═H2CO3
(3)圖中X→Y反應的化學方程是CO2+C$\frac{\underline{\;高溫\;}}{\;}$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實驗室制取氧氣是一項重要的實驗任務,需要選擇合適的反應、考慮在什么裝置中制取、用什么方法收集、怎樣檢驗產生的氣體、規(guī)劃實驗步驟等問題,依據上述思路,完成下列問題:
(1)選擇反應.
①下列物質不能作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物的是D
A.過氧化氫(H2O2)  B.氯酸鉀(KClO3)  C.高錳酸鉀(KMnO4)  D.氯化鈉(NaCl)
②小紅同學對三組藥品進行了探究,實驗記錄如下表:
組別藥品實驗現象
A二氧化錳粉末和過氧化氫溶液混合產生氣泡速率適中,過程中無副產物
B電解水產生氣泡速率緩慢,能持續(xù)進行
C加熱紫色高錳酸鉀粉末加熱一段時間有氣泡,紫色粉末易進入導管
綜合上述實驗結果,你認為最好選擇A組藥品(填字母序號),理由是:反應不需加熱或通電,反應速率適中,反應環(huán)保.
(2)選擇裝置.

①.寫出如圖裝置中帶標號儀器的名稱,a分液漏斗,b集氣瓶;
②.如用氯酸鉀固體與二氧化錳固體加熱制取氧氣,你認為應選擇上圖中裝置A(填字母序號); 選擇的依據是反應物是固體并需要加熱,收集氧氣應選擇C_或D裝置(同上),選擇收集方法的理由是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且不易溶于水.
③.選擇發(fā)生裝置的依據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選擇收集裝置的依據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
(3)檢驗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4)規(guī)劃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①實驗的第一步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是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將導氣管浸沒水中,手握錐形瓶的外壁,若導管口冒氣泡則氣密性好;.
②收集氧氣的最佳時刻是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時_;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若瓶口一側有大量的氣泡冒出時,證明已集滿.
(5)反應剩余物處理,回收二氧化錳.
二氧化錳可重復使用,實驗后回收二氧化錳的實驗操作過濾、洗滌、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有一種不純的氮肥,其中主要成份是NH4Cl,經測定它的含氮量為37%.那么它可能含的雜質是( 。
A.(NH42SO4B.NH4NO3C.CO(NH22D.NH4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有幾種物質:a.硫粉  b.鎂條 c.氧氣 d.食醋  e.茶水 f.茶水  g.二氧化碳
屬于純凈物的有abcg,屬于單質的有abc,
屬于化合物的有g,屬于混合物的有de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是配制100g質量分數為10%的NaCl溶液的過程示意圖.

(1)指出圖中兩處明顯錯誤,并說明改正方法.
①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②NaCl與砝碼位置放錯;
(2)將示意圖改正后進行如下實驗:
①計算:氯化鈉10g,水90g;
②稱量:用托盤天平稱取上述質量的氯化鈉,放入燒杯中;
③量。河100mL(填“50”、“100”、或“200”)量筒量取所需水(水的密度:1g/cm3),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中;
④溶解:用玻璃棒攪拌,使氯化鈉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3)討論:若稱取的氯化鈉中含有水分,則所配制的氯化鈉的質量分數會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點燃下列氣體,一定不會發(fā)生爆炸的是( 。
A.氫氣和氧氣B.液化石油氣和空氣
C.氧氣和二氧化碳D.氮氣和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人體通過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吸入空氣中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但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氣中原有的,還是人體代謝的最終產物?為了證實這個問題,有人采用了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人吸氣時應將活塞A打開(填“打開”或“關閉”),活塞B關閉(填“打開”或“關閉”),
(2)人呼氣時應將活塞A關閉(填“打開”或“關閉”),活塞B打開(填“打開”或“關閉”),此時可觀察到Ⅱ瓶內的現象是(Ⅱ)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